[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70405.9 | 申请日: | 2021-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66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田森林;李晨;赵群;李英杰;胡学伟;黄建洪;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06 | 分类号: | B09C1/06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张玉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涡流 效应 污染 土壤 热脱附 修复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气体压缩单元(1)、涡流换热反应器(2)、热气体注入单元(3)、气体抽提单元(4)以及废液回收处理单元(5);所述气体压缩单元(1)包括气体净化装置(101)和气体压缩机(102);所述涡流换热反应器(2)包括进气口(201)、喷嘴(202)、涡流室(203)、分离孔板(204)、热端管(205)、热端调节阀(206)、排液结构(207)以及冷端管(208);所述热气体注入单元(3)包括注入泵(301)和注入井(302);所述气体抽提单元(4)包括抽提井(401)和抽提泵(402);所述废液回收处理单元(5)包括排液腔(501)、冷凝腔(502)和废液处理装置(503);所述气体压缩机(102)出口与进气口(201)连接;所述热端管(205)出口与注入泵(301)连接;所述抽提泵(402)与进气口(201)连接;所述排液结构(207)与排液腔(501)连接;所述冷端管(208)出口与冷凝腔(502)进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压缩机(102)为螺旋杆式气体压缩机,产生高压气体进入涡流换热反应器(2)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换热反应器(2)进气口(201)与喷嘴(202)以及涡流室(203)相通;涡流室(203)两端分别于热端管(205)和冷端管(208)相通;热端调节阀(206)位于热端管(205)出口部位;热端管(205)的下部靠近涡流室(203)的侧壁上开设有孔,联通排液结构(207);分离孔板位于涡流室(203)与冷端管(208)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换热反应器为不锈钢材料;喷嘴形式为渐缩型,喷嘴最小截面形式为矩形或圆形的一种,喷嘴流道数目为1-8,流道形式为螺旋进气式、切向进气式、切向槽型进气式的一种,流道宽度为0.1-0.5 mm;热端管采用锥形管,锥形管轴截面两条侧壁线的夹角为2°-4°,管长度为100-200 mm,热端管长度和直径比为10-40;热端调节阀为针型阀、球型阀、板状阀的一种,阀位置为轴向或旁开的一种;冷端管直径为2-6 mm,分离孔板直径和冷端管直径比为0.2-0.7;气体入口压力为0.1-1.0 Mpa,冷流比为0.2-0.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入井(302)预埋于土壤中,热气体经注入泵(301)通入注入井(302),其后输送至土壤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提井(401)预埋于土壤中,土壤修复后的气体经抽提泵(402)从抽提井(401)中抽出,其后输入涡流换热反应器(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涡流效应的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废液回收处理单元(5)中排液腔(501)与排液结构(207)连接;排液腔(501)呈螺旋结构,冷凝腔(502)包裹于排液腔(501)外侧,呈中空直筒状;排液腔(502)出口与废液处理装置(503)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70405.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