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闹钟管理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67951.7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83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72451 | 分类号: | H04M1/72451;H04M1/72469;H04M1/72466;H04M1/724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胡影 |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闹钟 管理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闹钟管理方法,属于通信技术领域。所述闹钟管理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显示闹钟提醒界面,闹钟提醒界面具有指示标记,指示标记关联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接收第一触发操作;响应第一触发操作,关闭闹钟提醒界面,显示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为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中的一个;若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符合预设条件,显示除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其他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在本申请中,通过较少的操作步骤,可达到打开用户需要的多个目标应用程序的目的,该方法简化了用户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流程,扩充了闹钟功能,让闹钟提醒服务更智能化。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闹钟管理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变快,人们需要处理的事项变多,用到闹钟提醒的频率也逐渐增加,如设置闹钟提醒按时打卡、设置闹钟提醒准时抢购商品等。
人们在处理事项时,往往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打开不同的应用程序,进行一系列不同的操作。示例性地,以用户在下班时间的操作为例,目前用户通常进行操作的步骤为,在闹钟发起下班打卡提醒时,关闭闹钟应用程序,去主页面打开打卡应用程序,在打卡完毕后,返回主页面打开打车软件,寻求车辆搭载自己到目的地,完成打车步骤后,可能会仍要返回主页面去寻找聊天、购物、视频播放等其他应用程序进行使用。按照上述流程,用户使用闹钟提醒的功能后,为达到不同的使用目的需要执行多个操作步骤,整个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会带来较差的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闹钟管理方法和装置,能够解决闹钟发起提醒时,需要关闭当前闹钟提醒界面,然后再去电子设备主页面寻找各个不同的目标应用程序的过程繁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闹钟管理方法,该方法包括:显示闹钟提醒界面,闹钟提醒界面具有指示标记,指示标记关联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接收第一触发操作;响应第一触发操作,关闭闹钟提醒界面,显示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为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中的一个;若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符合预设条件,显示除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其他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闹钟管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显示模块,用于显示闹钟提醒界面,闹钟提醒界面具有指示标记,指示标记关联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第一触发操作;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响应第一触发操作,关闭闹钟提醒界面,显示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为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中的一个;第二处理模块,若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符合预设条件,显示除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其他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存储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所述处理器耦合,处理器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实现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不同的目标应用程序与闹钟建立关联,当闹钟发起提醒时,闹钟提醒界面具有指示标记,该指示标记关联有多个目标应用程序,该指示标记提供给了用户打开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的快捷入口;接收用户的第一触发操作,响应第一触发操作,关闭闹钟提醒界面,显示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的界面;若第一目标应用程序符合预设条件,显示除第一目标应用程序以外的其他目标应用程序。在本闹钟管理方法中,通过较少的操作步骤,可达到打开用户需要的至少两个目标应用程序的目的,该方法简化了用户打开目标应用程序的流程,扩充了闹钟功能,让闹钟提醒服务更智能化。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未经维沃移动通信(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95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