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7593.X | 申请日: | 2021-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805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7 |
| 发明(设计)人: | 穆锦瑶;梁春永;崔雄伟;刘宁;杨泰;夏超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0R19/03;B60R1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0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镁合金 防撞梁 金属 吸能盒 腐蚀 连接 结构 | ||
1.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它包含合金卡壳(3)、螺栓(5)、螺母(6);所述合金卡壳(3)为“C”形结构设置,其内侧壁上涂设有乙烯层(2);合金卡壳(3)的上下内侧壁均一体成型有凸块(3-1),合金卡壳(3)套设在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的外部,且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的上下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凸块(3-1)相配合卡设的凹槽(1-1);异质金属吸能盒(4)设置在合金卡壳(3)的背面,且所述螺栓(5)贯穿异质金属吸能盒(4)、合金卡壳(3)以及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后,与螺母(6)连接;所述螺栓(5)的头部上涂设有尼龙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合金卡壳(3)为铝-镁系合金卡壳、铝-锌系合金卡壳和铝-硅系合金卡壳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6)与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内侧壁之间夹设有垫圈(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3-1)的厚度为1-3mm;所述凹槽(1-1)的深度为1-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乙烯层(2)的厚度为0.2-0.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尼龙层的厚度为0.2-0.25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异质金属吸能盒(4)、合金卡壳(3)以及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中开设的螺栓孔孔径为3-8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异质金属吸能盒(4)、合金卡壳(3)以及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中开设的螺栓孔呈“田”字形矩阵分布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异质金属吸能盒(4)、合金卡壳(3)以及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中开设的螺栓孔的孔间距为15-25mm,螺栓孔的孔间距与孔径比为2:1-5:1。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镁合金防撞梁与异质金属吸能盒的防腐蚀连接结构的组装步骤,其特征在于:
首先,将“C”形结构的合金卡壳(3)内侧涂满一层厚度为1-2mm的乙烯层(2),然后将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压入合金卡壳(3)中,并使得凸块(3-1)卡入凹槽(1-1)内,制得铝半包镁防撞梁主梁;
其次,将异质金属吸能盒(4)抵靠在合金卡壳(3)的背部,然后对准螺栓孔将螺栓(5)横向穿过异质金属吸能盒(4)、合金卡壳(3)以及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后,与螺母(6)装配连接,确认紧固后,完成异质金属吸能盒(4)与镁合金防撞梁主梁(1)的装配;
最后,利用静电法在螺栓(5)的头部喷涂一层尼龙,厚度为0.20mm-0.2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东义镁制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759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法式气嘴的气嘴接头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