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5568.8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35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刘穆颉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穆颉鑫 |
主分类号: | A61B3/14 | 分类号: | A61B3/14;A61B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翰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921 | 代理人: | 王东伟 |
地址: | 710000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使用 远程 诊疗 家庭 免散瞳 眼底 相机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装置及系统,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镜头壳的内部上下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相邻端均固定连接在镜头座的外侧,所述镜头座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AF线圈,所述镜头座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OIS线圈,所述镜头座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霍尔传感器。通过自动上下左右调节镜头座,具有增强拍摄稳定性的效果,提高拍摄效果,缩小了眼底相机的体积,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用户终端可以将眼底图片上传到云端服务器,实现线上AI智能分析诊断,可以实现远程连接专业医生,辅助诊断病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学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眼底就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眼底检查十分重要,许多疾病都可以从眼底上反映出来,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是人体中可看见的血管,医生把它当作了解其它脏器血管情况的窗口,因此,它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些器官的改变程度,如高血压病人眼底可见到视网膜动脉硬化,糖尿病病人眼底可见毛细血管瘤、小的出血点和渗出物,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全身的血管改变情况,医生可据此来分析、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一直以来,“不便携”,“拍片难”和“阅片难”是基层眼底筛查工作的三大痛点,“不便携”,是因为传统台式眼底相机体型大不易携带,无法满足基层医生下乡出诊需求;“拍片难”,传统设备操作难度高,即使是眼科医生如果不经过长期培训拍片质量仍无法保障;“阅片难”,现在国内眼科医师资源稀缺,基层的眼科医师资源更是匮乏,无法满足筛查需求,随着智能筛查眼底相机的问世,困扰基层医生的三大痛点都可迎刃而解。
眼底相机对准眼部之后,摁一下按钮,整个采集过程发生时间是几百毫秒,但是在这几百毫秒里,可能发生很多状况,医生手抖了,或者患者眼睛动了,得到的影像还是不符合标准进而无法进行诊断,并且现有的眼底相机均带有显示屏结构,导致整个眼底相机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且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装置及系统,解决了眼底相机拍摄时容易抖动并且成本较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装置,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中上部固定连接有镜筒,所述镜筒的一端设置有镜头壳,所述镜头壳的内部上下两侧和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磁铁,所述镜头壳的内部上下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弹簧,所述镜头壳的内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镜头壳的内部设置有镜头座,所述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的相邻端均固定连接在镜头座的外侧,所述镜头座的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AF线圈,所述镜头座的另一端外侧固定连接有OIS线圈,所述镜头座的外侧中部固定连接有霍尔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中下部固定连接有两个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一侧滑动连接有调节板,所述调节板的一端内螺纹连接有螺杆,所述螺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两个所述固定板的中部内,所述调节板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的相邻侧内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两个所述第一弹簧的相远离端均固定连接有夹臂,所述连接板的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夹臂的一端滑动连接在滑槽的内部,所述夹臂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垫。
优选的,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上部固定连接有定位杆,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握把。
优选的,便于使用的远程诊疗家庭免散瞳眼底相机系统,包括芯片、霍尔传感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通信连接芯片,所述芯片通过供电电路连接有OIS线圈和AF线圈,所述霍尔传感器通过信号线连接芯片,所述芯片通过RF电路通信连接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通信连接云端服务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穆颉鑫,未经刘穆颉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55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