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及建筑防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1817.6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981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发明(设计)人: | 邹先华;童秋亲;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4 | 分类号: | E04G21/14;E04G21/00;E04B1/66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董觉非 |
地址: | 518049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水气 隔离 防水涂料 方法 建筑 防水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包括步骤1:基层预处理;步骤2:在基层的表面铺设粘接剂,形成粘接层;步骤3:在粘接层的表面铺设隔离件,形成消泡层;步骤4:在消泡层的表面铺设防水涂料,形成第一防水层。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在铺设高温的防水涂料时,消泡层阻断基层中的水气进入防水层内,防水层内几乎无贯穿气泡产生,消泡率达90‑100%,且粘接层保证消泡层与基层粘接强度,整体性好,保证第一防水层的防水防腐性能;适用于各种疏松结构的基层,适用范围广;消泡层能增强第一防水层与粘接层之间的结构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及建筑防水系统。
背景技术
建筑防水为防止水对建筑物某些部位的渗透而从建筑材料上和构造上所采取的措施,在传统的建筑防水施工中,直接将加热至高温的防水涂料,比如沥青胶料铺设在基面上,待冷却固化后形成防水层,但是当高温的防水涂料铺设在混凝土或木板等疏松结构的基面上时,会瞬间加热基面,使得疏松结构的基面中的空气受热膨胀及水分受热蒸发,从而在防水层中产生大量的贯穿式气泡,这些贯穿气泡不仅影响防水层的外观,而且还会导致防水层与基面的粘接强度低,甚至影响后续在防水层上施加的多层防水层及功能层的性能。
目前,建筑防水施工过程中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减少贯穿气泡:1、热风消泡:加热基面降低防水涂料与基面温差减少贯穿气泡产生;2、机械消泡:在防水层冷却前进行震动破坏防水层的贯穿气泡;但是上述方法只能去除少量的贯穿气泡,其消泡效果仍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其包括步骤1:基层预处理;步骤2:铺设粘接剂;步骤3:铺设隔离件;步骤4:铺设防水涂料,该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具有可几乎消除防水层的贯穿气泡、保证所述消泡层与所述基层的粘接强度、整体性好、保证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防水防腐性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水气隔离的防水涂料消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对基层进行预处理;
步骤2:在所述基层的表面上铺设粘接剂,形成粘接层;
步骤3:在所述粘接层的表面上铺设具有隔绝空气及水蒸气作用的隔离件,形成消泡层;
步骤4:在所述消泡层的表面铺设高温的防水涂料,后形成第一防水层。
作为优选,所述粘接剂包括改性沥青胶料,所述隔离件包括高分子薄膜或含有防水隔气涂料的网格胎基,所述网格胎基为聚酯毡、玻纤毡、玻纤网格布和棉混合纤维无纺布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通过这样设置,改性沥青胶料的粘性好,保证所述基层与所述消泡层的粘接强度,整体性好,从而保证所述第一防水层的防水防腐性能,在铺设所述防水涂料时,所述高分子薄膜或含有防水隔气涂料的网格胎基可以阻断所述基层内因受热膨胀的空气及受热蒸发的水蒸气进入所述第一防水层内,避免在所述第一防水层内产生贯穿气泡。
作为优选,所述高分子薄膜为聚乙烯、聚丙烯、乙烯-烯烃共聚物、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乙酸乙烯酯、聚丙烯酸酯、聚丙烯酸乙酯、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氯乙烯、聚酰胺、聚乳酸、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或热塑性硫化橡胶、醋酸乙烯共聚物、醋酸丙烯酸共聚物、热塑性聚氨酯、聚酯、聚酰胺、聚烯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薄膜;
在步骤3中,在所述粘接层的表面铺设所述隔离件时,所述粘接剂的温度不低于120℃,通过这样设置,由于所述隔离件自身不具备粘性,所述粘接剂的温度不低于120℃,保证在所述粘接剂,即所述改性沥青胶料具有较强粘接性的情况下铺设所述隔离件,从而保证所述消泡层与所述基层之间的粘接强度,整体性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181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