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及类器官培养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1187.2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崔润;牟永告;何振强;段昊;钟升;李畅;王振宁;胡宏荣;郭小瑜;梁伦;卢洁;牟言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C12M1/00;C12N5/0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颜希文;黄华莲 |
| 地址: | 51022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类 器官 培养 装置 方法 | ||
1.一种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承件,上表面往下凹陷形成培养槽;
分隔件,位于所述培养槽内;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培养槽的槽底之间形成流液间隙;所述分隔件具有分别连通所述流液间隙的换液通孔和多个培养通孔;所述换液通孔和多个所述培养通孔均从上往下贯穿所述分隔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底面与所述培养槽的槽底相抵,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插槽,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设置有支脚,所述支脚插接于所述插槽内,所述底座的顶面与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之间形成有连通所述流液间隙的预留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支承件均为透明制件,所述底座设置有多个位置标识,多个所述位置标识的位置与多个培养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标识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底面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液通孔位于多个所述培养通孔围成的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脚的数量为四个,对应的所述插槽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支脚沿所述换液通孔的下开口边缘布设。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设置有定位柱,所述插槽位于所述定位柱上。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间隙的大小为0.3毫米至0.7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类器官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液间隙的大小为0.3毫米至0.7毫米。
10.一种类器官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
取出支承件,将支承件的培养槽朝上放置;
取出带有换液通孔和多个培养通孔的分隔件,将所述分隔件置于所述培养槽中,使所述分隔件的下表面与所述培养槽的槽底预留0.3毫米至0.7毫米的流液间隙,所述换液通孔的上开口和多个所述培养通孔的上开口均朝上,所述换液通孔的下开口和多个所述培养通孔的下开口均朝下且连通所述流液间隙;
将多个类器官细胞球逐一放入多个所述培养通孔中;从所述换液通孔注入细胞培养液,使细胞培养液漫过所述流液间隙,以进行类器官细胞球培养;其中,当需要更换细胞培养液时,从所述换液通孔处抽取原细胞培养液,并在抽取完原细胞培养液后注入新的细胞培养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未经中山大学;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118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