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板卷圆机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0612.6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1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黄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雷孚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5/14 | 分类号: | B21D5/14;B21C47/24;B23K26/2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600 上海市松江***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卷圆机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钢板卷圆机其包括承载架,承载架设置有一个从动轧辊和两个主动轧辊,从动轧辊和主动轧辊的辊面之间形成供钢板穿过的卷圆通道,从动轧辊由两个轧辊单元拼接而成,承载架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个轧辊单元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支撑导向机构;两个轧辊单元相互拆分并相对远离后,两个轧辊单元之间形成供成品卷管下料的空间。本申请具有便于下料成品卷管的效果,并可以缩短成品卷管的下料时间以及中间停机的时间,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钢板加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板卷圆机。
背景技术
在机械加工领域中,很多情况下需要将钢板卷成圆管状。目前在需要大批量生产时,通常是采用钢板卷圆机将钢板卷成一定弧度,钢板卷圆机一般设置有一个从动轧辊和两个主动轧辊,其原理是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圆弧,所以通过调节从动轧辊与另外主动轧辊轴线之间的距离即能够改变产品的弧度。
相关技术中申请号为CN201210304461.9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简易钢板卷圆机构的特点是包括机架,机架由横向布置的底板和底板上方的两块竖向且平行相对的侧板组成。两块侧板的纵向中心线相应的位置处均开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上设有第一轴。两块侧板在第一轴孔上方两侧对称的位置处均开有第二轴孔,相对的两组第二轴孔上均设有第二轴。第一轴和第二轴的某一相同端均伸出在与它们对应的侧板之外,且第一轴和第二轴伸出在侧板之外的那段上均套有齿轮,第一轴的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二轴的齿轮啮合在一起,使得第一轴转动时可带动两个第二轴同向等速转动。两块侧板的上方有盖板,该盖板上在对应两侧板纵向中心线的位置处均开有螺孔,螺孔内均设有丝杆手柄。两块侧板在第一轴孔上方至盖板的位置处均开有U形槽,U形槽内设有第三轴,第三轴两端分别通过轴套与两丝杆手柄的下端连接在一起。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缺陷:在完成钢板的卷圆加工后,先拆除从动轧辊任一端的盖板,由于盖板通过螺栓固定于侧板上,需要生产人员借助工具多次拧下螺栓,再人工拧动丝杆手柄驱使从动轧辊另一端上升,生产人员才可以由从动轧辊上取下加工后的成品卷管,且在进行下一次加工之前需要将盖板重新于侧板上,并需要重新调平从动轧辊,成品卷管的下料操作步骤复杂,影响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成品卷管不便于下料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板卷圆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钢板卷圆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钢板卷圆机,包括承载架,所述承载架设置有一个从动轧辊和两个主动轧辊,所述从动轧辊和所述主动轧辊的辊面之间形成供钢板穿过的卷圆通道,所述从动轧辊由两个轧辊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承载架设置有用于驱使两个所述轧辊单元相对靠近或远离的支撑导向机构;两个所述轧辊单元相互拆分并相对远离后,两个所述轧辊单元之间形成供成品卷管下料的空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钢板的卷圆加工后,先通过支撑导向机构驱使两个轧辊单元相互远离,并使得轧辊单元之间形成下料空间,直至轧辊单元之间的间距尺寸不小于成品卷管的宽度尺寸,生产人员即可取出成品卷管,完成下料之后再通过支撑导向机构驱使两个轧辊单元相互靠近,直至两个轧辊单元的端部相互抵接时,即可进行下一次的钢板卷圆操作,成品卷管的下料操作步骤简单,以此实现便于下料成品卷管的效果,并可以缩短成品卷管的下料时间以及中间停机的时间,有利于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在两个轧辊单元复位之后,无需对从动轧辊进行调平,既可以提升加工精度,还可以提升效率。
可选的,两个所述轧辊单元的轴向端面相互抵接适配,任一所述轧辊单元的端部开设有插接槽,另一所述轧辊单元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插接槽插接适配的插接块;当所述插接块插设于所述插接槽内时,两个所述轧辊单元可同步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完成成品卷管的下料后,通过支撑导向机构驱使两个轧辊单元相互靠近,同时插接块逐渐进入插接槽内,直至两个轧辊单元的端面相互贴合,即可进行下一次的钢板卷圆操作,且两个轧辊单元可以同步转动,从而可以减少钢板两端发生的错位晃动,有利于提升加工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雷孚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雷孚激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06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定位落入的眼科护理用滴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天象识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