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60518.0 | 申请日: | 2021-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14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桂成方;桂林;刘春花;龙际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金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0 | 分类号: | C10M169/00;C10N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1300 湖南省***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泵润管剂 润泵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一种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水性丙烯酸树脂6‑9份,聚甲基丙烯酸20‑30份,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11‑44份,聚丙烯酰胺30‑50份。该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使用后7天完全降解无残留,堵泵的几率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润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的润泵砂浆,混凝土企业需要投入人力物力去生产。目前在水泥和砂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仍然使用这些原材料去生产润泵砂浆其实是个很大的浪费。另外一般一次润泵最少是需要1立方米的润泵砂浆,而对于输送管道较长的地泵来说,有时润泵就需要花费2~3立方米的润泵砂浆,这些对原材料需要现款结算,而对于混凝土产品需要垫资情况下的混凝土生产企业来说也是一笔非常大的开支。
泵车润管剂是由多种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复配而成,在常温下,采用机械或手工搅拌3-5分钟内即可快速溶解,并形成透明且稳定的粘稠状液体,泵车润管剂溶解后的液体整体经过管道的同时,部分润泵溶液黏附在管道上,从而实现润滑泵管的功效,且润泵溶液与混凝土互不溶解,这样就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在使用上也非常方便,不需要添加任何其他设备,无需单独润泵,润泵液走在混凝土的前端,可与混凝土泵送同时进行,这样就极大地减省了人力物力的支出。
传统的润泵砂浆在运输上有时需要单独用运输车进行运输,有时会将润泵砂浆置于混凝土搅拌运输车的上部,下部装载混凝土。这样不仅对车辆使用上是个浪费,而假如同时装载润泵砂浆和混凝土的运输车在运输过程中还无法转动,否则混凝土和砂浆会混合在一起,如果路途较远或者混凝土工作性稍差就会出现工作性不满足要求的情况导致退货,另外润泵后的第一车混凝土由于路途中不能转动导致工作性不好,也容易造成堵泵现象。而泵车润管剂由于使用非常方便,因此很多泵车司机车上常备个几袋,方便快捷地就可实现润泵的目的。
润泵砂浆由于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同,一般主要用于润泵,其他用途不大,一些施工单位将润泵砂浆用于一些对强度要求不高的地方,如地坪、施工场地地面等。润泵砂浆的费用如果无论是由混凝土企业支付还是施工单位支付均是很大的浪费。同时润泵砂浆还带来一些质量隐患,以前就出现过一些工地将润泵砂浆用于结构部位,造成工程验收不合格,最终拆除的严重质量事故。
润泵性能的对比,一些质量较好的泵车润管剂的润泵效果要优于润泵砂浆,砂浆的润泵机理是利用润泵砂浆摩擦力较小,在通过管道时在管壁上会黏附一些水泥浆,这些水泥浆对后面输送的混凝土起到润滑的作用,同样基于这个原理,泵车润管剂是由高分子材料组成,润管后黏附在管壁的薄膜层的润管能力要明显优于润泵砂浆。
中国专利CN201410840206.5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泵送管道润滑剂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原料组分及各组分占原料总量的质量百分比分别为:海藻酸钠0.3~2%,聚氧化乙烯0.2~3%,丙烯酸型聚合物8~20%,水75~91.5%,本发明方法制备的混凝土泵送管道润滑剂产品性能稳定,价格便宜,掺量少,水溶性好,能够明显降低混凝土/砂浆与泵管壁之间的摩擦力,对混凝土/砂浆无不良影响且绿色环保无污染。该专利属于水剂型泵送管润滑剂,相对于粉末状泵送管润滑剂来说,价格太高,使用不方便。另外聚氧化乙烯和丙烯酸型聚合物提前溶解于水中,可能会降解,失去润管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及其制备方法,该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使用后7天完全降解无残留,堵泵的几率低。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天泵、地泵润管剂或润泵剂,以重量份数计,由以下成分制成:水性丙烯酸树脂6-9份,聚甲基丙烯酸20-30份,聚丙烯酰基二甲基牛磺酸钠11-44份,聚丙烯酰胺30-50份。
其中所述的水性丙烯酸树脂指标如下:数均分子量为8000-9000,酸值为200-2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金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湖南金裕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05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