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复合N型阻挡层、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60296.2 | 申请日: | 202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4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蔡武;康建;陈向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圆融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33/14 | 分类号: | H01L33/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霍苗 |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氮化 发光二极管 外延 复合 阻挡 | ||
1.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包括低温氮化镓层(41)和设置在所述低温氮化镓层(41)表面的循环层,所述循环层包括至少一层氮化硅层(42)和至少一层氮化铝层(43),所述氮化硅层(42)和氮化铝层(43)间隔层叠设置,所述氮化硅层(42)和氮化铝层(43)的层数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氮化硅层(42)的层数为2~10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有氮化硅层(42)的总厚度为0.5~5nm;所有氮化铝层(43)的总厚度为0.5~5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氮化镓层(41)的厚度为50~50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N型阻挡层(40)的表面具有锥形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N型阻挡层(40)表面的锥形坑的密度为2×e8~5×e8个/cm2。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其特征在于,单个锥形坑的深度独立为50~500nnm,单个锥形坑的底面直径独立为50~500nm。
8.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0)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10)表面的缓冲层(20)、非掺层(30)、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40)、N型导电层(50)、应力释放层(60)、有源层(70)、P型阻挡层(80)、P型导电层(90)和金属接触层(100);所述非掺层(30)表面与所述复合N型阻挡层(40)中的低温氮化镓层(41)接触。
9.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0)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10)表面的缓冲层(20)、第一非掺层(301)、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40)、第二非掺层(302)、N型导电层(50)、应力释放层(60)、有源层(70)、P型阻挡层(80)、P型导电层(90)和金属接触层(100),所述第一非掺层(301)表面与所述复合N型阻挡层(40)中的所述低温氮化镓层(41)接触。
10.一种氮化镓基发光二极管外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10)和依次层叠设置在所述衬底(10)表面的缓冲层(20)、非掺层(30)、第一N型导电层(501)、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40)、第二N型导电层(502)、应力释放层(60)、有源层(70)、P型阻挡层(80)、P型导电层(90)和金属接触层(100),所述第一N型导电层(501)表面与所述的复合N型阻挡层(40)中的所述低温氮化镓层(41)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圆融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圆融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6029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业务办理方法、手机银行、以及服务器
- 下一篇:一种梭子蟹绑扎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