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刮板工具以及碳酸钴多级逆流洗涤槽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9309.4 | 申请日: | 2021-09-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6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黄铁熙;杜晗;杨生泉;陈立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G51/06 | 分类号: | C01G51/06;B08B9/087 |
| 代理公司: | 滁州创科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吴向青 |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以及 碳酸 多级 逆流 洗涤 | ||
本发明公开了刮板工具以及碳酸钴多级逆流洗涤槽,包括洗涤槽,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方位的刮板组,其用于刮除所述洗涤槽内壁上附着的碳酸钴;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受所述驱动件驱动,使至少两个刮板分别贴合在洗涤槽的两侧内壁上。本发明提供的碳酸钴溶液洗涤槽用刮板工具,通过驱动机构可以使架体外壁上的刮板在架体上保持滑动,进而可以将刮板的外壁紧贴到洗涤槽的两侧内壁上,与洗涤槽的三侧内壁保持接触,在一次刮除固体碳酸钴的时候,能够同时对洗涤槽的不同内壁刮除,可以节省需要反复刮除不同内壁的时间,能够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湿法冶金相关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碳酸钴溶液洗涤槽用刮板工具。
背景技术
某些悬浮液(例如碳酸钴溶液)经过固一液分离后进行逆流洗涤,是为了进一步清除固相中夹杂的可溶性杂质,以提高固体产物的纯度,同时回收固相中中残留的有价值液体。采用逆流洗涤,可用较少量的洗涤液,取得比较满意的洗涤效果。由于其减少了洗涤液的用量同时能够提高洗涤的效率,所以在湿法冶金中逐渐成为常用工序。
根据专利号:CN111494985A,公开日为2020-08-07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多级逆流洗涤方法及其装置,多级连续逆流洗涤浸出设备,其特征在于,逆流洗涤设备包含壳体,壳体为立式壳体,内部能够进行立式逆流洗涤,物料朝下走,洗液朝上走;壳体内部包含层层叠加的多级洗涤系统,洗涤系统包含转动的转轴,转轴上安装有一个以上的转盘,每一级转盘与壳体内壁之间形成的缝隙及空腔能够作为物料及洗液的通道,洗液能够逐渐朝上,物料能够逐渐朝下,依次进行多级逆流连续洗涤,洗涤后物料从最下面出口排出,洗涤废液从最上面出口排出。其主要的技术效果是:采用多级连续多级逆流洗涤方式,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洗涤方式单级、间断、多次反复洗涤用水量大、废水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多次过滤穿滤量大而影响回收率及洗涤效果的弊端,具有洗涤用水量小、废水少、回收率高、洗涤质量高、洗涤效果好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容易实现自动连续控制和操作,大大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因为在相关领域中,浸出过程和洗涤过程类似,都是通过液相(浸出剂和洗涤剂)对固相(矿粉、沉淀物粉末、浸出渣等)进行作用使得固相中的某种成分进入液相中达到浸出和戏蝶的目的。
在进行多级逆流洗涤时,每个混合室之间采用洗涤槽进行连接,并通过洗涤槽将浆料进行输送,在长时间使用以后,洗涤槽的内壁上通常会残留下凝固的浆料,这部分浆料通常需要人工使用刮板工具进行刮除,但是现有的刮板工具通常为平面结构,一次只能对一个平面进行刮除,刮除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碳酸钴溶液洗涤槽用刮板工具,旨在解决现有的刮板工具通常为平面结构,一次只能对一个平面进行刮除,刮除效率低下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酸钴溶液洗涤槽用刮板工具,包括洗涤槽,还包括握持部,所述握持部上分别设置有:
刮板组,包括多个刮板,所述洗涤槽至少两个内壁上各设置有一个刮板,所述刮板用于刮除所述洗涤槽内壁上附着的碳酸钴;
驱动机构,其包括驱动件和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受所述驱动件驱动,使至少两个刮板分别贴合在洗涤槽的两侧内壁上。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架体,至少有一个刮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架体的侧壁以及有一个刮板滑动连接于架体的底部。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设置于刮板外壁的清洗组件,所述清洗组件包括依次设置的铲板、碾碎辊以及刷板,所述清洗组件通过刮板保持运动对洗涤槽内壁上的碳酸钴依次刮除、碾碎和刷除。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弹性单元,其设置于所述架体与传动组件之间,并通过其自身弹性驱使所述传动组件与驱动件保持抵接。
作为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螺纹连接在握持部外壁的螺纹件与抵接块,并通过所述螺纹件使所述抵接块在握持部外壁保持滑动与传动组件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寒锐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93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