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霜型冷库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820.0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1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何荣森;卫广穹;谢斌斌;李冠铖;黎华斌;肖福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5/02 | 分类号: | F25B5/02;F25B47/00;F25B47/02;F25B41/34;F25B41/20;F25B41/2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7 | 代理人: | 孙洁敏 |
地址: | 51900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霜型 冷库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霜型冷库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的无霜型冷库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设于所述蒸发器回风前端并与其并联的除湿换热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除湿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出口和所述除湿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吸气管路进入压缩机再循环。本发明通过除湿换热器的不断除湿可使冷库的蒸发器运行在湿度较低的环境中不结霜。本发明还包括化霜回路,可使机组边制冷边化霜,降低化霜对库温波动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霜型冷库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冷库制冷机组需在0℃以下工作,且部分冷库进出频繁导致库内湿度较大,容易造成内机结霜的现象。内机结霜会减小通过蒸发器的风量,影响换热,严重时使内机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对于0℃及以下的冷库制冷机组都需进行化霜,但机组化霜会影响机组的正常制冷,且存在耗电量大、库温波动大等缺点。目前常规的化霜方式有电热除霜、热氟融霜(通过四通阀换向制热除霜)、热气旁通除霜等方法,这些化霜方法都是基于机组结霜后进行化霜,这就导致制冷机组频繁在“制冷-化霜”中循环运行,从而导致冷库内温度波动,不利于储藏物品的品质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霜型冷库及其控制方法,以解决现有冷库由于频繁化霜导致的库内温度波动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一种无霜型冷库,包括压缩机、第一电子膨胀阀、蒸发器和设于所述蒸发器前端并与其并联的除湿换热器,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出口管路通过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分别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除湿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二支路上设有第二电子膨胀阀,所述蒸发器出口和所述除湿换热器出口的制冷剂混合后经吸气管路进入压缩机再循环。
本发明提出的无霜型冷库还包括冷凝器和化霜回路,所述化霜回路由从所述冷凝器进气管道引出至所述除湿换热器入口的第三支路和从所述冷凝器出口管道引出至所述除湿换热器出口的第四支路构成,所述第三支路上设有第一热气电磁阀,所述第四支路上设有第二热气电磁阀,所述除湿换热器的出口管道上设有化霜截止阀。
所述冷凝器出口管道上依次设有干燥过滤器、过滤器、第一电子膨胀阀、过滤器和供液截止阀。
所述蒸发器出口和所述除湿换热器出口的混合管道上依次设有吸气截止阀和吸气过滤器。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上述无霜型冷库的控制方法,包括制冷除湿模式、制冷除霜模式和双重制冷模式。
所述无霜型冷库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实时监控库内温度T,当库内温度大于化霜设定温度T结霜时,冷库进入双重制冷模式运行;当库内温度T小于等于化霜设定温度T结霜时,判断除湿换热器是否满足化霜条件,如满足,则冷库进入制冷除霜模式运行;如不满足,则冷库进入制冷除湿模式运行。
在制冷除湿模式中,通过第一电子膨胀阀和第二电子膨胀阀控制进入蒸发器和除湿换热器的流量,第一热气电磁阀和第二热气电磁阀关闭,化霜截止阀打开。第一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由蒸发器出口的过热度进行控制,第二电子膨胀阀的开度由除湿换热器出口的过热度进行控制 。
在制冷除霜模式中,第一电子膨胀阀运行,第二电子膨胀阀和化霜截止阀关闭,第一热气电磁阀和第二热气电磁阀开启。
在双重制冷模式中,第一电子膨胀阀运行,第二电子膨胀阀以最大步数运行,第一热气电磁阀和第二热气电磁阀关闭,化霜截止阀全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无霜型冷库在蒸发器的进风前端设置除湿换热器,通过减小进入蒸发器的空气的含湿量,从源头上解决蒸发器结霜的问题;
2.本发明具有制冷除霜模式,可使机组边制冷边化霜,降低了冷库机组需频繁化霜对于库内温度波动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