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光催化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7795.6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8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华;王玥;刘遥;彭林才;程媛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307/68 | 分类号: | C07D307/68;B01J23/72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光催化 氧化 制备 呋喃 甲酸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光催化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属于生物质能源化工技术领域。本发明制备了具八面体形状的Cu2O晶体,一种廉价无毒的p型半导体,用于光催化氧化5‑羟甲基糠醛制备2,5‑呋喃二甲酸,以5‑羟甲基糠醛为原料,利用光催化剂,以水为溶剂,在常温下以O2为氧化剂,光照催化得到2,5‑呋喃二甲酸。本发明避免使用贵金属催化剂,反应条件温和,能耗低,反应体系绿色环保,大大降低了本发明的生产成本,副产物少,得率高,制备得到的2,5‑呋喃二甲酸的纯度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能源化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光催化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和石油资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特别是以化石资源为基础的传统化学工业不具有可持续性,且会造成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因此,寻找可再生、可持续的传统化石资源替代品为当务之急。生物质来源于自然,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之一,全球年产量达1000亿吨,被认为是一种独特而有前途的候选资源。5-羟甲基糠醛(HMF)是C6碳水化合物的脱水产物,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以HMF为原料,通过水解、聚合、卤化、酯化、加氢以及氧化还原等反应可得到一系列的高价值的糠醛衍生物。其中催化氧化产物2,5-呋喃二甲酸(FDCA)具有环结构和多功能性的双酸性侧链,与传统石油基单体对苯二甲酸(PTA)的分子结构类似,故可作为PTA的替代品来合成制造聚酰胺、聚酯和聚脲,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又能节约生产成本。特别是合成生物基聚酯,如通过FDCA和乙二醇可有效合成聚2,5-呋喃甲酸酯,具有很好的热化学性能及生物降解性,是替代石油基聚合物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的不二之选。同时FDCA还被研究发现用于医药、有机合成和构建生物金属有机框架。
FDCA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合成制备方法已得到广泛研究,分别是以不同原料为起点,例如HMF、糠酸、呋喃、二甘醇酸和己糖二酸等来制备FDCA。而目前HMF氧化制备FDCA研究得最为深入和广泛,产率也较高,是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制备方法。
研究最为广泛的是热催化氧化中的金属负载催化,其中负载贵金属研究最多,主要以Pt、Pd、Ru、Au为主,但存在催化剂价格昂贵,成本高的问题,而非贵金属主要以Co、Fe、Mn为主,其余催化方式以电催化居多,光催化目前应用于HMF氧化制备FDCA的研究报道较少。李振环等人在中国专利CN106279080A中,以HMF为原料,利用Fe2O3、SrTiO3、C3N4等为催化剂,以水为溶剂,在光照下,以光催化分解水产生的氧气或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对HMF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FDCA。虽然反应体系环境友好,绿色无污染,但反应体系需要额外加热。张超等人在中国专利CN109107605A中以四甲基季铵盐、四乙基季铵盐、四丙基季铵盐、四丁基季铵盐为阳离子的十聚钨酸铵盐作为催化剂,纯氧气为氧化剂,利用可见光对HMF进行氧化。该方法虽催化剂制备方法简单,但以乙腈作为反应介质,加入盐酸作为酸性促进剂,反应体系较复杂,且目标产物FDCA得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反应需要额外加热,或是反应体系较复杂,需要以有机溶剂作为反应介质,加入反应促进剂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光催化氧化HMF制备FDCA的方法。以HMF为原料,利用Cu2O作为光催化剂,以水为溶剂,在常温下以O2为氧化剂,对HMF进行选择性氧化制备FDCA。反应体系环境友好,绿色无污染。
一种高效光催化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5-羟甲基糠醛为底物,加以光催化剂;
S2:在常温下直接以O2为氧化剂,采用日光氙灯光源,对5-羟甲基糠醛选择性氧化制备2,5-呋喃二甲酸;
优选的,所述光催化剂为具八面体形状的p型半导体Cu2O;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77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