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及应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6099.3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58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张通;李燕芳;袁亮;唐明;杨鑫;于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C41/16 | 分类号: | E21C41/16;E21F15/00;E21F17/16;H02J15/00;H02J3/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伴生 废弃 矿井 多能 互补 系统 应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及应用方法。所述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包括开采机构、注浆机构、能源化机构。本发明通过开采机构实现煤铀资源开采,通过注浆机构实现地层减沉降渗,通过能源化机构,实现废弃资源有效利用,最终在三大机构的高效配合下,实现共伴生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开发利用,达到绿色高效开采煤铀资源并二次开发煤层采空区的目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低碳绿色能源发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以及应用所述系统的方法。
背景技术
煤、铀等矿产资源是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在鄂尔多斯盆地,煤、铀、油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协同共存,这些矿产资源精准高效的开采对推动我国能源行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目前很多资源开发仍以单一开采为主,对于资源重叠区域并不能有效、精准利用。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化石能源,其资源开采是必不可少的,可是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层开采导致上覆岩层运动和破坏,会对开采重叠区域的集输管道产生变形和破坏,从而影响其他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因此急需一种多资源协调开采的方法来解决单一开采的问题。此外,废弃煤矿,具有丰富的空间、能源资源,因此如何回收利用也具有重大意义。基于上述情况,迫切需要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以达到安全、高效、绿色、协调开发共伴生资源,同时实现煤层采空区的二次开发利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低碳绿色能源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基于绿色开采通过开采机构实现煤、铀协调开采,本发明通过开采机构实现煤铀资源开采,通过注浆机构实现地层减沉降渗,通过能源化机构,实现废弃资源有效利用,最终在三大机构的高效配合下,实现共伴生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高效开发利用,达到绿色高效开采煤铀资源并二次开发煤层采空区的目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与低碳绿色能源发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共伴生废弃矿井多能互补系统,包括:
开采机构,包括综合储贮站、输铀管、输液管、抽注泵、抽注井、抽注管、回风顺槽、运输顺槽、地表层、含矿含水层、煤层;注浆机构,包括固废料浆、综合泵房、综合处理站、混合浆液管、注浆管、关键层、离层区;能源化机构,包括太阳能板、地上蓄水池、抽水管、地下水库、压缩储能室、地下光伏电解池、电缆线、I中央控制室、II中央控制室、III中央控制室、集气管、导输管、H2、H2O、空气、CH4、筑型板、传输管道、采充工作面、智能电网、采空区,所述含矿含水层位于所述地表层下,所述关键层位于所述含矿含水层与所述煤层之间,所述离层区位于所述关键层下部,所述采空区、所述采充工作面置于所述煤层中,所述回风顺槽和所述运输顺槽位于所述煤层且置于所述采充工作面两侧,所述地表层从左到右依次置有所述综合储贮站、所述抽注泵、所述综合泵房、所述综合处理站、所述地上蓄水池,所述智能电网置于所述地表层且位于所述综合储贮站前方,所述抽注管下端置于所述含矿含水层内,上端连接所述抽注井,所述输铀管和所述输液管从左到右依次连接所述综合储贮站、抽注泵和抽注井,所述注浆管置于所述离层区,所述混合浆液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综合处理站和所述注浆管,所述综合泵房与所述混合浆液管、所述综合处理站相连,所述固废料浆置于所述综合处理站中,所述抽水管下端置于所述地下水库内,上端置于所述地上蓄水池内,所述太阳能板置于所述地上蓄水池上,所述压缩储能室置于所述采空区中部,与所述地下水库、所述地下光伏电解池相邻,所述I、II、III中央控制室分别置于所述地下光伏电解池、所述压缩储能室和所述地下水库内,所述电缆线连接所述I、II、III中央控制室,所述采充工作面通过所述传输管道与所述筑型板连接,所述集气管连接所述压缩储能室和所述综合储贮站,所述地下光伏电解池通过所述导输管与所述压缩储能室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废料浆通过所述注浆管、所述传输管分别置于所述离层区、所述筑型板内。
优选地,所述采空区分别设置所述地下水库、所述压缩储能室和所述地下光伏电解池。
优选地,所述地下水库通过所述抽水管与所述地上蓄水池连接,并与III中央控制室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609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