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5887.0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1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恒社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3/16 | 分类号: | F24D3/16;F24D13/04;F24D19/04 |
代理公司: | 重庆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65 | 代理人: | 刘晓丁 |
地址: | 400051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型 踢脚线 采暖设备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包括有主散热器,主散热器内设置有散热器主管、进水管和回水管,进水管与散热器主管通过供水三通进行连接,回水管与散热器主管通过回水三通进行连接,主散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主散热器的一侧开设有风机安装口,风机安装口内设置有横流风机,主散热器的一侧开设有外部进风口,主散热器的另一侧开设有内部出风口和内部进风口,主散热器顶部开设有外部出风口,主散热器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本体,主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本体,主散热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背板本体。该踢脚线采暖设备在辐射加热的基础上增加对流加热,不怕家具摆设遮挡,大大提高加热功率,且能实现快速安装,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踢脚线采暖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
背景技术
采暖指通过对建筑物及防寒取暖装置的设计,使建筑物内获得适当的温度。目前来说,北方地区大多通过地暖或暖气片采暖的方式,这两种采暖设备并不能同时兼顾:美观;检修方便;即开即热;不同区域室温均衡;快速加热房间温度等需求。而地暖的管路老化较快,随年限增长热胀冷缩效应造成地板变形开裂松动,施工量大,随时间增加管路容易老化漏水,检修难度大且费用高,加热速度慢通常需要8—12小时才能把温度加热到体感舒适温度,升温慢不能随意开关导致能耗较高,在提倡节能减排和美观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欧美国家和我国近年相继出现,把采暖功能集成在踢脚线上的新型散热方式。
现有踢脚线采暖设备可以用电加热也可用循环热水加热。但现有踢脚线加热功率低,被家居摆设遮挡后丧失散热能力,无法把房间温度加热到较为舒适的温度,且现有踢脚线采暖安装难度大,安装工时长,无法采用标准原件链接安装,需要现场截取攻丝等加工步骤,导致施工效率严重下降,由于缺乏标准化容易漏水,厚度较厚(3.5-6cm)影响家居摆设,采用大量铜加工造成成本过高,仅能通过水温调节散热功率,致使加热功率过低,增加了采暖能耗。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普通的踢脚线采暖设备无法把房间温度加热到较为舒适的温度,且安装难度大,导致安装工时长,需要现场截取攻丝等加工步骤,由于缺乏标准化容易漏水,仅能通过水温调节散热功率,其采暖效果较低且能耗较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一种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节能型踢脚线采暖设备,包括有主散热器,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墙面安装口,所述主散热器内设置有散热器主管、进水管和回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散热器主管通过供水三通进行连接,所述回水管与所述散热器主管通过回水三通进行连接,所述主散热器的两侧均设置有侧封板,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开设有风机安装口,所述风机安装口内设置有横流风机,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开设有外部进风口,所述主散热器的另一侧开设有内部出风口和内部进风口,所述主散热器顶部开设有外部出风口,所述主散热器内部设置有分流板本体和多组散热翅片,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本体,所述主散热器的另一侧设置有背板本体。
进一步的,所述侧封板上开设有三组安装孔,其中一组所述安装孔与所述散热器主管配合,所述供水三通的两端穿设在其中一组所述侧封板的其中两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回水三通的两端穿设在另一组所述侧封板的其中两组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进水管的一端穿设在其中一组所述侧封板的其中一组安装孔内,所述回水管的一端穿设在另一组所述侧封板的其中一组安装孔内。
进一步的,所述横流风机的一侧设置有风机固定板,所述风机固定板通过螺栓与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连接,所述横流风机设置在所述风机固定板与所述主散热器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主散热器内部设置有分流板导轨,所述分流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卡架,所述分流板本体通过所述第一安装卡架卡设在所述分流板导轨上与所述主散热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主散热器的一侧设置有过滤板导轨,所述过滤板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有第二安装卡架,所述过滤板本体通过所述第二安装卡架卡设在所述过滤板导轨上与所述主散热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恒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恒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588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