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54041.5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舒宝成;程维国;袁江斌;于健;李福健;许堃;彭小兵;李杨;尹君;林天强;赵静文;耿天宝;刘道学;付香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4G21/18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问律师事务所 34134 | 代理人: | 陈赛飞 |
地址: | 23002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配式 预制构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属于预制构件装配领域。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包括上对中机构、及用于与上对中机构配合对中的下对中机构。上对中机构包括第一直角底座,其上形成平台结构,用于支撑上对中机构的其余部分;第一槽孔形成于第一直角底座上,用于定位件贯穿;下对中机构包括第二直角底座,用于支撑下对中机构的其余部分;第二槽孔形成于第二直角底座上,用于定位件贯穿;定位件同时贯穿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实现下对中机构与上对中机构的整体定位。本发明在预制顶板上设置活动定位销,并在立柱上设置锥形定位孔,采用孔销配合实现预制顶板在立柱上的快速定位,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定位难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配定位设备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地铁站内预制顶板与立柱在装配时,由于预制顶板重量大,体积大,悬吊过程中难以精确控制位置,往往导致预制顶板与立柱无法对中。
具体来讲,现在的施工方案是采用龙门吊直接吊起对接的两组顶板,使两组顶板非相邻端部的榫槽与分别与两组立柱顶端的榫头配合榫接,然后在榫头与榫槽之间的缝隙中填浆。由于对接后的顶板长度较长,起吊后会变形,两组顶板上的榫槽中心距会变小,并小于两组立柱上的榫头中心距。在两组顶板上的榫槽中心距变小后,顶板与立柱靠近时,顶板上的榫槽相对于立柱上的榫头的位置发生了偏移,导致榫槽与榫左右(沿顶板长度方向)位置无法对中,无法配合榫接。且榫槽与榫头配合时,由于吊装控制位置的精确程度不高,榫槽与榫头前后(沿顶板厚度方向)位置也难以确保对中。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预制顶板与立柱对中误差较大,难以对齐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采用分别安装在预制顶板和立柱上的对中辅助装置对预制顶板的端部与对应立柱进行配合定位。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对中装置,包括上对中机构、及用于与上对中机构配合对中的下对中机构。
所述上对中机构包括:
第一直角底座,其上形成平台结构,用于支撑上对中机构的其余部分;
第一槽孔,形成于第一直角底座上,用于定位件贯穿;
所述下对中机构包括:
第二直角底座,其上形成平台结构,用于支撑下对中机构的其余部分;
第二槽孔,形成于第二直角底座上,用于定位件贯穿;
定位件,同时贯穿第一槽孔和第二槽孔,实现下对中机构与上对中机构的整体定位。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槽孔为腰型孔;所述第二槽孔为腰型孔,第二槽孔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槽孔的延伸方向垂直;
所述第一直角底座上设有第一锥形滑座,该第一锥形滑座可沿第一槽孔长度方向滑动,并在第一槽孔的任意位置固定;
所述第二直角底座上设有第二锥形滑座,该第二锥形滑座可沿第二槽孔长度方向滑动,并在第一槽孔的任意位置固定。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槽孔为圆形或方形孔;
所述第一直角底座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中间滑座、第一锥形滑座;所述中间滑座上设有条形槽孔,所述条形槽孔的宽度小于第一槽孔的直径,以便给第一锥形滑座沿条形槽孔宽度方向的活动留出余量;所述第一锥形滑座的内径与定位件的内径适配。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槽孔为圆形或方形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数智建造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404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