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体NFC天线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3554.4 | 申请日: | 2021-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9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发明(设计)人: | 陈玉基;谢雨晴;潘英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9/077 | 分类号: | G06K19/07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体 nfc 天线 标签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NFC天线标签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在基材一侧表面上形成NFC天线,其中所述基材呈矩形,沿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形成n条线圈走线,其中第i条线圈走线的左端与第i+1条线圈走线的右端齐平,以在所述基材的短边重合后线圈走线连续以形成NFC天线,n≥2;在基材的另一侧表面上形成NFC芯片;将所述NFC天线与所述NFC芯片电性连接;将形成有NFC天线和NFC芯片的基材贴装于壳体侧表面,且所述基材在贴装后其短边重合以形成立体NFC天线标签。通过在基材上的线圈走线设计,使得基材在立体贴附后短边相接使线圈走线贯通形成NFC天线,解决了现有NFC天线均为平面贴装形式而导致的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近场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体NFC天线标签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毋庸置疑,近年来近场通信(NFC)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具有NFC功能的通讯设备也越来越多。
NFC(NearField Communication,近场通信)是在非接触式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无线互连技术研发而成。NFC工作模式分为被动模式和主动模式:
被动模式中,NFC发起设备需要供电设备,发起设备利用供电设备的能量来提供射频场,并将数据发送到NFC目标设备,传输速率需在106kbps、212kbps或424kbps中选择其中一种。目标设备不产生射频场,所以可以不需要供电设备,而是利用发起设备产生的射频场转换为电能,为目标设备的电路供电,接收发起设备发送的数据,并且利用负载调制技术,以相同的速度将目标设备数据传回发起设备。由于此工作模式下目标设备不产生射频场,而是被动接收发起设备产生的射频场,所以被称作被动模式。
主动模式中,发起设备和目标设备在向对方发送数据时,都必须主动产生射频场,所以称为主动模式,它们都需要供电设备来提供产生射频场的能量。这种通信模式是对等网络通信的标准模式,可以获得非常快速的连接速率。
不论是被动模式还是主动模式的NFC通信设备,均需要同时配备NFC芯片和NFC天线。NFC天线主要由绕线、印刷、蚀刻工艺制作的电路线圈与具有抗干扰能力的铁氧体材料组成,是一种近场耦合天线,其实现近场通讯的原理是采用磁耦合的形式,即采用线圈耦合的方式。
随着NFC通讯设备越来越普及,NFC天线的应用领域也随之越来越广阔。为了实现NFC天线的轻薄化,且同时考虑NFC天线的一致性主要受铁氧体影响,受材料及工艺等原因,NFC天线通常采用FPC的平面贴装形式,这使得NFC天线的应用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立体NFC天线标签及其制造方法,以解决现有NFC天线均为平面贴装形式而导致的应用范围受限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立体NFC天线标签的制造方法,所述制造方法包括:
在基材一侧表面上形成NFC天线,其中所述基材呈矩形,沿所述基材的长边方向形成n条线圈走线,其中第i条线圈走线的左端与第i+1条线圈走线的右端齐平,以在所述基材的短边重合后线圈走线连续以形成NFC天线,n≥2;
在基材的另一侧表面上形成NFC芯片;
将所述NFC天线与所述NFC芯片电性连接;
将形成有NFC天线和NFC芯片的基材贴装于壳体侧表面,且所述基材在贴装后其短边重合以形成立体NFC天线标签。
可选的,在所述的立体NFC天线标签的制造方法中,第1条线圈走线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中部以作为NFC天线的始端,且具有第一馈电点;第n条线圈走线的自由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中部以作为NFC天线的末端,且具有第二馈电点。
可选的,在所述的立体NFC天线标签的制造方法中,每条线圈走线的两端均设置有焊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卓睿通信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35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