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无监督算法的异常群组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2393.7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19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1 |
| 发明(设计)人: | 余杰潮;徐德华;汤敏伟;李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K9/62 | 分类号: | G06K9/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监督 算法 异常 检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无监督算法的异常群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数据预处理,特征筛选;S2:计算用户相似度;S3:根据用户相似度,使用无监督算法聚类,形成群组;S4:使用频繁集挖掘算法分析群组聚集原因和聚集程度;S5:对聚类形成的群组评分,挑选风险群组。本发明在建模之前不需要有大量的有标签样本,只需要少量有标签样本或基本的业务经验即可。标签样本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工作,甚至在有些业务场景中无法获取较多的标签样本,本发明在节省人工标注成本的同时丰富了模型适用的业务场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无监督算法的异常群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影响着每一个人。正所谓有阳光的地放就有阴影。人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舒适、便捷生活的同时却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行业如:电商,金融,支付等风险尤为突出。套利、刷单、洗钱、虚假注册等词语对大众来说已经不再陌生。黑产攻击手段的多样化给风险识别带来了困难,传统的黑产对抗方法主要分为三种:专家规则,有监督模型,黑白名单机制。专家规则具有较高的准确率,规则变更灵活,检测效果显著等优点,但是需要业务人员有很强的业务经验,而且覆盖有限,规则基本都是基于对历史风险事件的总结和归纳,无法做到对新风险类型的提前感知。有监督模型使用较为广泛,但同样无法应对不断变化的黑产攻击手段,只能被动地应对欺诈,而且需要大量的准确的样本标签,结果缺乏可解释性。黑白名单机制的特点是准确率高召回率低,覆盖样本量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基于无监督算法的异常群组检测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无监督算法的异常群组检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数据预处理,特征筛选;
S2:计算用户相似度;
S3:根据用户相似度,使用无监督算法聚类,形成群组;
S4:使用频繁集挖掘算法分析群组聚集原因和聚集程度;
S5:对聚类形成的群组评分,挑选风险群组。
上述的步骤S1,包含:
S1.1:整合用户的交易数据和操作数据,根据业务经验选择相关入模特征。
上述的步骤S2,包含:
S2.1:基于步骤S1.1中确定的入模特征特征,根据业务经验或少部分带标签样本训练有监督模型,确定不同特征的权重;
S2.2:基于不同特征的权重,利用Jaccard系数计算用户间的相似度,形成用户相似度矩阵。
上述的步骤S3,包含:
S3.1:根据步骤S2.2中计算的用户相似度矩阵,利用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算法对用户聚类,形成群组。
上述的步骤S4,包含:
S4.1:根据步骤S3.1中得到的用户群组,使用FP-growth频繁集挖掘算法,分析每个群组的聚集原因和聚集度。
上述的步骤S5,包含:
S5.1:根据步骤S4.1中得到的群组聚集度,给群组一个聚集度评分;
S5.2:根据群组内用户的聚集特征异常情况,如:用户黑名单占比,设备黑名单占比等,给群组一个风险程度评分;
S5.3:将聚集度评分和风险程度评分结合,给群组一个综合的风险评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天翼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3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