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2006.X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0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郭唐仪;王梓;戚湧;刘英舜;杨雨薇;杨平山;陈行;徐海北;曹小峰;杨中岳;李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静态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8G1/01 | 分类号: | G08G1/01;G08G1/017;H04W8/00;G06K9/34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岑丹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手机 imsi 电子 车牌 协同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
步骤1、利用IMSI识别器,获取所有经过的人员手机IMSI码以及手机信息;
步骤2、利用电子车牌阅读器,读取通过车辆的相关信息,所述车辆的相关信息包括车主IMIS码;
步骤3、根据手机信息,利用近距空间信号强度算法,计算出目标通过速度,区分出行人与车乘人员,并将相同时间内以相同速度通过的车乘人员视为同一组车乘人员;
步骤4、将读取的车主IMSI码与步骤3中车乘人员的IMSI码进行检索匹配,区分出驾驶员与乘客;
若车主IMSI码无法匹配,通过多个采集点位进行数据碰撞,利用两组采集设备的采集时间,将人车关系重新进行绑定,并判断出车内人员数量;
通过角度重构与几何推导的方法,从空间关系上辨别出驾驶员与乘客;
步骤5、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整合成新的数据集,上传至网路中心进行保存与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IMSI识别器,获取所有经过的人员手机IMSI码以及手机信息,具体过程为:
步骤1.1、当手机进入识别器覆盖区域内,满足重选或切换条件时,手机向识别器发起注册,并驻留到识别器;
步骤1.2、识别器对发起注册的手机进行信息采集,并将手机信息传输给运营商,运营商应用支撑平台将所有驻留在识别器中的注册用户的手机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给后台应用系统;
步骤1.3、后台应用系统根据注册用户的手机信息与运营商数据库所记录的信息进行匹配,找到注册用户的IMIS码,同时确认识别器是否有获取注册用户IMIS码的权限,若为是,则将相关IMIS码传回给识别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集的信息包括手机信号强度、手机号码、业务ID、时间信息、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近距空间信号强度算法,计算出目标通过速度的具体公式为:
式中,RSSI为接收信号强度,RSRP为信号接收功率,space为车辆距离检测器间距,speed为车辆行驶速度,length为车辆长度,height为车辆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多个采集点位进行数据碰撞,利用两组采集设备的采集时间,将人车关系重新进行绑定,并判断出车内人员数量的具体方法为:
通过多点位间的空间距离,结合采集时间和车辆行驶速度,筛选出多次在相同时间内以相同速度通过采集点位的人员,将这些人员确定为同一车辆内的人员,以电子车牌与IMSI码识别器的采集时间作为匹配基准进行关联匹配,将采集时间相同的车辆与人员进行人车关系的绑定,车内人员数量即为相同时间内以相同速度通过的人员个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角度重构与几何推导的方法,从空间关系上辨别出驾驶员与乘客的具体方法为:
利用目标车辆距采集设备的水平距离以及设备的架设高度,计算出目标人员与采集设备之间相对于水平面的角度,将角度值最大的人员确认为驾驶员,其余人员为乘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手机IMSI码与电子车牌的人车协同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新数据集内容包括:采集序号、日期、时间、IMSI码、人员类型、车牌号、车主IMSI码、车型、检测设备编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静态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静态交通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高速公路联网营运管理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200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