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1995.0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8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韬;余志强;洪旭东;吕宏;赵飞;林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20;B60R19/30;B60R19/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防撞梁 总成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及设置于前横梁两端内侧的吸能盒,在每个吸能盒内均设置有一个液压缓冲阀,液压缓冲阀的前端与吸能盒固定连接,液压缓冲阀固定于车身纵梁上。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橡胶和液压缓冲结构作为一阶缓冲,降低瞬时冲击力,对乘员保护效果较好,且低速碰撞时防撞梁损坏率降低,经济性较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身安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防撞梁总成。
背景技术
前防撞梁是汽车发生高、低速碰撞时的主要吸能部件,主要组成是前横梁、吸能盒、安装支架,通过安装支架用螺栓固定在车体纵梁上。吸能盒可以在车辆发生高、低速碰撞时有效吸收碰撞能量,减轻碰撞对发动机舱零部件和车辆乘员的伤害,降低碰撞产生的生命财产损失。
如图1所示,前横梁01两侧焊接吸能盒02再与安装支架03焊接,最后通过螺栓固定到车体纵梁上。发生碰撞时碰撞能量经前横梁01传递给吸能盒02,吸能盒02溃缩变形吸收能量。
前横梁01、吸能盒02、安装支架03均为刚性连接,发生碰撞时吸能盒未达到变形临界值时,产生刚性冲击,瞬时冲击力较大,易使乘员受到伤害。低速碰撞时,如果吸能盒发生轻微变形,会造成性能下降,维修时也需更换,经济损失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防撞梁总成,以解决现前防撞梁总成因为各部件为刚性连接,瞬时冲击力较大,易使乘员受到伤害,并且低速碰撞会导致吸能盒轻微变形,造成性能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前防撞梁总成,包括前横梁及设置于前横梁两端内侧的吸能盒,在每个吸能盒内均设置有一个液压缓冲阀,所述液压缓冲阀的前端与吸能盒固定连接,所述液压缓冲阀固定于车身纵梁上。
进一步的,液压缓冲阀的前端设置于吸能盒内且与吸能盒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液压缓冲阀包括安装螺栓、铝芯、防撞挡片、橡胶主体、主体外套、流道压板、解耦膜片及橡胶膜片;
所述安装螺栓与铝芯固定连接,所述铝芯、橡胶主体及主体外套硫化为一体结构,防撞挡片及支架安装板与主体外套固定连接,在主体外套内侧设置有流道压板及解耦膜片,橡胶膜片设置于主体外套的后端部,在解耦膜片上设置有流道,解耦膜片将主体外套内腔分隔为外腔和内腔,在外腔和内腔内充有液压流体。
进一步的,还包括装配压环,所述装配压环安装在橡胶膜片的外侧。
进一部的,支架安装板安装于车身纵梁上,且流道压板、解耦膜片、橡胶膜片及装配压环均位于车身纵梁腔体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橡胶和液压缓冲结构作为一阶缓冲,降低瞬时冲击力,对乘员保护效果较好,且低速碰撞时防撞梁损坏率降低,经济性较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技术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前防撞梁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前防撞梁总成爆炸图;
图4为本发明前防撞梁总成剖视图;
图5为液压缓冲阀结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01、前横梁,02、吸能盒,03、安装支架,1前横梁,2、吸能盒,3、液压缓冲阀,4、车身纵梁,301、安装螺栓,302、铝芯,303、防撞挡片,304、支架安装板,305、橡胶主体,306、主体外套,307、流道压板,308、解耦膜片,309、流道,310、橡胶膜片,311、装配压环,312、内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19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络资源分配方法、装置、系统、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智能香烟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