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50626.X | 申请日: | 2021-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206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禹衡;易军艳;于文;冯德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龙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3206 | 代理人: | 王新雨 |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溶剂 液体 沥青 冷拌全 再生 混合 制备 方法 | ||
一种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称取水性环氧树脂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固化剂,环氧树脂和固化剂共同称作水性环氧体系,按沥青:环氧体系质量比1:0.2~1:0.4称取溶剂型液体沥青;常温下,将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溶剂型液体沥青搅拌均匀;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在60℃下烘干至恒重;按油石比4.5%~6.5%加入搅拌混合后得到的水性环氧溶剂型液体沥青,加入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质量10%~20%的矿粉与2~4%的水泥,拌合1min,得到沥青混合料。本发明不掺加任何新集料,且使用制备方式更加简单、性能更加稳定的溶剂型液体沥青代替常用的乳化沥青,通过高掺量水性环氧树脂体系改善溶剂型液体沥青的粘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道路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资源不断消耗,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废物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世界各国受到广泛的重视,各个领域的研究也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道路领域中,沥青路面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沥青等不可再生原材料,以及当前普遍采用的高温拌合的方式,造成了严重的高能耗与高污染问题。
在“低碳”和“可持续”理念不断深入当今行业发展的前提下,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作为一种能够低温拌合低温铺筑的再生技术逐渐得到了道路方向研究人员的重视。与普通的热拌沥青混合料相比,冷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原材料的生产、混合料的生产和运输、路面的摊铺等环节的能耗与碳排放量都得到显著的降低。同时,再生混合料还能够有效地消耗现有道路大中修产生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在解决固废堆积产生的土地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同时,还能够减少石油资源和优质石料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但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由于铣刨后的沥青混合料回收料本身不存在一定级配,回收料之间的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等性质差异显著,且冷拌沥青混合料相对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而言本身存在明显的性能劣势,因此现有的冷再生技术仍然存在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利用率低、沥青混合料性能缺陷明显、应用局限于低端错层位再生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当前冷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缺陷,且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利用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以实现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以及碳排放的有效控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按1~2:1的质量比称取水性环氧树脂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固化剂,水性环氧树脂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固化剂共同称作水性环氧体系,按溶剂型液体沥青:水性环氧体系质量比1:0.2~0.4称取溶剂型液体沥青;
步骤二、常温下,将水性环氧树脂、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固化剂和溶剂型液体沥青进行混合,搅拌机搅拌至充分混合;
步骤三、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RAP)在60℃下完全烘干至恒重,称取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质量10%~20%的矿粉与2%~4%的水泥,并将沥青混合料回收料加入拌合锅内拌合1min;
步骤四、常温下,按油石比4.5%~6.5%将步骤二所制得的水性环氧溶剂型液体沥青加入步骤三的拌合锅中,拌合1min;所述油石比为水性环氧溶剂型液体沥青与RAP、矿粉和水泥总量的质量比;
步骤五、常温下,在拌合锅中加入步骤三称取的矿粉与水泥,拌合1min,得到基于溶剂型液体沥青的冷拌全再生沥青混合料。
本发明使用高掺量的水性环氧体系配合矿粉与水泥,提高粘结力的同时改善全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级配,以提高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
进一步地,步骤二中,加入溶剂型液体沥青质量1%~3%的SBR丁苯乳胶乳液,与溶剂型液体沥青、水性环氧体系和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固化剂进行混合,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高低温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062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