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50196.1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62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丁文荣;李孝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E02B5/00;E02B5/02;E02B5/08;E02B7/00;C02F9/00;A01K63/00;A01K61/59;A01K61/51;A01G22/60;A01G20/00;C02F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金科智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6 | 代理人: | 胡亚兰 |
地址: | 6505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河流 湿地 生态环境 立体 优化 提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地强化净化水质。本发明人工堤坝对水位形成落差,提高区域微生物对水质的分解净化水平,蛇形水道使得水流在湿地面积扩大,提高湿地对水质的净化效果,构建生物多样性实现湿地立体生态修复,提升了湿地自身的净化力改善河流湿地的水生态功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生态治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背景技术
河流湿地的变化过程伴随着以流水作用为主的侵蚀、搬运和沉积过程。在河流系统中,作用于河床边界的主要外动力是水沙流。水沙流与河床边界相互作用产生了形形色色的河床湿地,其中水沙流中泥沙颗粒的运动起着媒介作用,除了受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外,河床湿地的变化一方面与边界泥沙的冲刷和河道中泥沙的落淤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为活动及各种排泄物的施人有关。
由于人为干扰破环,河流自净功能较差甚至丧失,入湖河道治理国内外常采用清淤、河道水生植物和河岸植被恢复等各种措施,但是,这些在河道上的原位治理措施由于受到空间的限制,对水质的改善程度及其有限。亟需提出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河流湿地的生态环境立体优化提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人工曝气区的设立
在河道湿地,沿水流方向在河道内设置人工堤坝,形成水位落差,形成人工曝气区,提高湿地水的曝气量;
步骤2,建立蛇形水流线路
将主水道设立成曲折式的蛇形水道,使得经过曝气区的水流能较长的存留在湿地中,通过湿地的自净化能力对水进行净化;
步骤3,网格状水道
在主水道的基础上,引流出多条网格状水道,网格状水道出自主水道,最终又汇流至主水道,以提高水流在湿地内的水域面积;
步骤4,增设生态草沟
在水道内设立生态草沟,减缓水流对水道的冲击,提高对水质的净化能力;
步骤5,生物多样性建设
在湿地内形成生物多样性,湿地底部投放底栖软体动物,水域中投放鱼虾,湿地中引入多种鸟类,形成多样性的生物群;
步骤6,河岸生态带
在河岸形成生态植物带,种植固沙、净化水质的湿地植物,在水底种植沉水植物地强化净化水质。
进一步地,人工堤坝为环形堤坝,环形堤坝的中心位置处形成曝气区。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堤坝的数量为一个或者多个,所述人工堤坝沿水流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人工堤坝的前方设置用于拦截固态垃圾的拦截网。
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网为生态石笼,所述生态石笼由火山石、卵石或块石头堆砌而成。
进一步地,在主水道和网格状水道中均增设有所述生态草沟。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堤坝,采用卵石或块石堆叠而成。
进一步地,所述湿地植物包括千屈菜、水生美人蕉、梭鱼草、旱伞草、再力花和花叶声竹中的一种或多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师范大学,未经云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501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