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8311.1 | 申请日: | 2021-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07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潘芳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7/02 | 分类号: | G01N17/02;G01N1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高迷想 |
地址: | 201209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采用 丝束 电极 金属表面 腐蚀 行为 进行 表征 方法 | ||
1.一种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使用微孔滤膜和腐蚀溶液形成的薄液膜作为腐蚀介质,将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和金属基体导电连通,
其中,所述微孔滤膜放置在所述金属基体表面上,所述腐蚀溶液滴加在所述微孔滤膜上以形成所述薄液膜,
所述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作为工作电极,其工作端面放置在所述微孔滤膜上,以及
所述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也放置在所述微孔滤膜上,并且
其中所述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的工作端面用于模拟整个金属表面的腐蚀情况,对所述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的工作端面的表面电位/电流信息进行监测,得到所述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的工作端面的局部腐蚀的产生、发展及变化关系,对金属缝隙腐蚀、电偶腐蚀行为表征评价,来模拟整个金属表面缝隙腐蚀、电偶腐蚀行为的特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束电极的材料和金属基体的材料各自选自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铁、铁合金、钛、钛合金、镍、镍合金、高熵合金。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孔滤膜的材料为尼龙材质,孔隙半径为0.1~0.4μm,厚度为0.5~0.8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溶液是质量浓度为0.5~5.0%的NaCl水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监测所述金属制成的丝束电极的工作端面的表面电位/电流信息时,利用阵列丝束电极电位电流扫描仪进行表面电位/电流扫描,由微机控制循环测量组成丝束电极的各金属丝的开路电位以及偶接电流,控制电极扫描间隔设定为1~5s,每10~20min进行一次表面电位与电流的全扫描;
表面电位扫描通过逐一测量丝束电极中的单根金属丝电极相对饱和甘汞电极的开路电位,表面电流扫描则通过零阻电流计测量任一单金属丝电极Wj与其余99根相互短接的金属丝电极所形成的整体电极WR之间的偶接电流,其中j=1-100,j为丝束电极中的单根金属丝电极的序数;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控制激励正弦波幅值为5~20mV,于开路电位下进行扫频范围为100kHz-0.01Hz。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丝束电极对金属表面腐蚀行为进行表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束电极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用金属制备成直径约1.5mm的多根金属丝,对每根金属丝依次进行打磨和清洗,再为各金属丝外部制作一层连续的绝缘层,仅使金属丝的两个端面为非绝缘表面,分别作为非工作端面和工作端面;
(b)将步骤a中制备的多个金属丝进行紧密排列,并固定形成金属丝阵列,其中组成金属丝阵列的每根金属丝的非工作端面焊接绝缘导线后引出,工作端面依次进行打磨、清洗和干燥,将得到的紧密排列的金属丝阵列作为丝束电极备用,制备的丝束电极在使用前先在饱和Ca(OH)2溶液中预钝化0.8~4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未经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831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