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布风方法和布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6526.X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75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董鹏飞;张海霞;王东宇;朱治平;湛月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0J3/56 | 分类号: | C10J3/56;C10J3/72;C10J3/5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樊晓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布风方法,包括:
根据燃料的热稳定性指标、所述燃料的破碎速率以及所述燃料的二氧化碳还原率,确定所述燃料的入炉推算平均粒径;
根据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确定第一送风风速、第一送风氧气浓度、第二送风运行频率和第二送风运行时长,其中随着入炉推算平均粒径的增大,第一送风风速随着提高,随着入炉推算平均粒径的增大,第一送风氧气浓度随着降低;
将气化剂送入气化炉炉膛,以便所述燃料和所述气化剂在所述气化炉炉膛中进行气化反应;
其中,所述气化剂包括一次风和脉冲风,所述将气化剂送入气化炉炉膛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底部的一次风口,将所述一次风通过所述一次风口,按照所述第一送风风速和所述第一送风氧气浓度送入所述气化炉炉膛,以及
通过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底部的脉冲风口,将所述脉冲风通过所述脉冲风口,按照所述第二送风运行频率和所述第二送风运行时长送入所述气化炉炉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方法,其中:
所述一次风口和所述脉冲风口的出风口位于同一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方法,其中,所述气化剂还包括二次风,所述将气化剂送入气化炉炉膛还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的二次风口,将所述二次风送入所述气化炉炉膛;其中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的给料口,高于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的返料口,所述二次风口的出风口,高于所述返料口且低于所述给料口;
所述二次风通入截面的炉膛表观风速为3m/s~4m/s;
所述二次风的氧气浓度为3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方法,其中,所述气化剂还包括二次风和二次辅助风,所述将气化剂送入气化炉炉膛还包括:
通过设置在所述气化炉炉膛的二次风口,将所述二次风送入所述气化炉炉膛;以及
通过二次辅助风口将所述二次辅助风送入所述气化炉炉膛;
其中,所述气化炉炉膛上设有返料口,所述返料口上设置有给料口;所述二次风口的出风口高于所述返料口,所述二次辅助风口与所述返料口布置在同一高度,且所述二次辅助风口沿水平方向与所述气化炉炉膛相连通;
所述二次风通入截面的炉膛表观风速为3m/s~4m/s;
所述二次风的氧气浓度为30%~70%;
所述二次辅助风的入炉风速为60~100m/s;
所述二次辅助风的氧气浓度为10%~3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确定第一送风风速、第一送风氧气浓度包括: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1.25mm~3m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送风风速为30m/s~45m/s,所述第一送风氧气浓度为20%~50%;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3mm~10m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送风风速为40m/s~50m/s,所述第一送风氧气浓度为20%~40%;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10mm~20mm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送风风速为50m/s~100m/s,所述第一送风氧气浓度为20%~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布风方法,其中,根据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确定第二送风运行频率和第二送风运行时长包括: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1.25mm~3m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送风运行频率为24小时运行1次,所述第二送风运行时长为15~30s;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3mm~10m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送风运行频率为12小时运行1次,所述第二送风运行时长为15~30s;
在所述入炉推算平均粒径范围为10mm~20mm的情况下,所述第二送风运行频率为2小时运行1次,所述第二送风运行时长为15~30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652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