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6351.2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516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显扬;宋王婷;张珂;韩佳睿;薛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92 | 分类号: | G01N33/92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 |
地址: | 101300 北京市顺义区临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诊断 高原 环境 缺血 缺氧 性脑病 补充 神经 酸起效 分子 标志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物标志物及其应用。具体地说,是分子标志物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d16:1(4E)/24:1(15Z))在制备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试剂中的应用。通过检测该分子标志物,可以用于判断元宝枫神经酸油或类似神经酸产品是否被机体吸收并转化,为食用元宝枫神经酸油或类似产品是否有效果提供了指导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标志物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缺血缺氧性脑病指因脑急性缺氧导致氧的供应和利用不能满足大脑组织代谢需求而造成的弥漫性脑组织损害,多见于新生儿。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e-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 是临床上导致新生儿病死以及神经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是新生儿后期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尽管近年来产科和新生儿护理取得了进展,但妊娠期和围产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仍是全球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这种由低氧血症和脑灌注不足引起的急性和慢性脑组织损伤常与神经元发育障碍有关。据统计,每1000名新生儿中约有3至6名患有HIE,其中约40%的婴儿面临更多神经后遗症的风险,包括脑瘫、癫痫、认知障碍、发育迟缓和社交困难。西藏那曲,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平均海拔4500多米,空气中的氧气和气压只有沿海地区的一半。HIE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威胁着藏北地区儿童的身心健康。因此,迫切需要解决其他安全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来缓解HIE后脑损伤。大量研究资料显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该病预后较差,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明显改善预后。
元宝枫籽油是中国独有资源,其中含有5%-6%为神经酸,除此之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酸、矿质营养元素、微量元素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物质。神经酸(Nervonic Acid),又名鲨鱼酸,学名为:顺- 15-二十四碳烯酸(cis- 15- Te-tracosenicAcid),是一种n- 9型特长链单烯脂肪酸。神经酸(Neuroic acid,NA)是最早发现于哺乳动物神经组织中的一种超长链脂肪酸。它是大脑神经纤维和神经细胞的核心天然成分,对大脑的发育和维持至关重要。NA通过酰胺键与神经鞘结合形成鞘脂,鞘脂是脑白质和有髓神经纤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恢复神经末梢的活性,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减少脑细胞中脂褐素的积累,延缓细胞衰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同时,NA是母乳中的天然成分,能促进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婴儿的生长。研究表明,NA是胎儿和婴儿大脑和视觉功能发育所必需的营养素。1 ~ 5岁儿童的脑内NA水平显著升高。高原环境下的HIE患者在服用元宝枫神经酸油后,其含有的独特成分——神经酸是的起效标志物是什么,并不清楚,迄今为止,还没有明确的研究可以证明,甚至少有研究。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法,寻找确定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标志物。
发明内容
为了能够确定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是否有作用,本发明提供了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标志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为:
用于诊断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的分子标志物,其包括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d16:1(4E)/24:1(15Z))。
分子标志物磷脂酰乙醇胺-神经酰胺(d16:1(4E)/24:1(15Z))在制备用于诊断高原环境下的缺血缺氧性脑病补充神经酸起效试剂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未经宝枫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63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