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45245.2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510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 发明(设计)人: | 任斌;许跃龙;王莎莎;翟作昭;张利辉;刘振法;田志;桂鉴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1B32/184 | 分类号: | C01B32/184;C01B32/194 |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王攀 |
| 地址: | 050081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活化 二维 掺杂 石墨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氮掺杂类石墨烯合成:将三聚氰胺、氯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后煅烧,得到黑色固体材料,即为氮掺杂类石墨烯;(2)合成工艺:向所述氮掺杂类石墨烯中加入硫酸镁进行混合,将混合材料置于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得到黑白相间的材料;(3)洗涤:将黑白相间的材料置于含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浸泡、抽滤,得到黑色固体材料,即可。本发明提供的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整个处理过程具有绿色,经济、高效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活化方法低效、高耗能、环境污染的缺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处理活化二维碳材料主要采用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物理法主要是采用水蒸气或者二氧化碳作为物理活化剂,但是采用物理法活化二维碳材料存在活化效率低,活化温度过高的现象,因此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处理成本过高;而化学法主要是利用KOH作为化学活化剂,尽管可以显著提高材料的比表面积,进而提高材料的相关性能,但是这个过程不仅需要高温(大于800℃),并且强碱不符合现阶段绿色生产的政策,此外KOH活化还会降低杂原子掺杂含量,不利于材料性能的进一步提升。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且绿色经济的二维碳材料的活化方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整个处理过程具有绿色,经济、高效的优点,解决了常见的活化方法低效、高耗能、环境污染的缺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氮掺杂类石墨烯合成:将三聚氰胺、氯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混合后煅烧,得到黑色固体材料,即为氮掺杂类石墨烯;
(2)合成工艺:向所述氮掺杂类石墨烯中加入硫酸镁进行混合,将混合材料置于马弗炉中进行煅烧,得到黑白相间的材料;
含水合物的镁离子首先会吸附在含亲水基团的碳材料表面,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镁中的水逐渐蒸发形成水蒸气,水蒸气会渗入到二维材料的层间,因此有利于硫酸镁在层间的质量传递,随着温度进一步升高,硫酸镁的结合水逐渐减少,引起在层间的硫酸镁颗粒团聚长大,将材料的层间距扩大,避免了二维材料的重新堆叠。
(3)洗涤:将黑白相间的材料置于含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浸泡、抽滤,得到黑色固体材料,即可。
由本发明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活化材料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到1050m2/g,形貌均一,呈现三维类珊瑚孔结构。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1)中三聚氰胺、氯化铵、聚乙烯吡咯烷酮的质量比为1:1:1。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1)中所述煅烧温度为950℃,煅烧时间为4h。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氮掺杂类石墨烯与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2):(2-1)。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氮掺杂类石墨烯与硫酸镁的质量比为1:1。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2)中所述煅烧温度为600℃,煅烧时间为1h。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3)中所述浸泡时间为30-240min,以去除吸附在材料上的硫酸镁。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活化二维氮掺杂类石墨烯的方法中,步骤(1)和步骤(2)所述煅烧过程均是在空气气氛中进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河北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河北宝力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524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