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和反离子电渗体外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44716.8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77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1 |
发明(设计)人: | 倪中华;李彤;李晓;张曼;胡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477 | 分类号: | A61B5/147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雪 |
地址: | 2111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血糖 检测 电极 离子 体外 实验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及其制造方法,可用于无创检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由阳极贴片和阴极贴片组成,包括工作电极、参比电极、对电极等,其中工作电极上修饰了含有普鲁士蓝及葡萄糖氧化酶的石墨烯溶液,通过反离子电渗法提取人体组织液,进而利用计时电流法等电化学测量技术来实现葡萄糖的定量无创检测。还公开了一种反离子电渗体外实验装置,包括扩散细胞、离体猪皮、磁力搅拌器、搅拌子、以及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等,可以实现体外无创检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设备对组织液提取和检测可行性的验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糖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和反离子电渗体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糖尿病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由其引发的病症和并发症不仅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而且给社会带来了很高的经济成本。糖尿病患者进行严格的自我血糖管理是糖尿病治疗的关键手段,目前这种自我管理主要采用指尖采血的方法,该方法不仅不够方便,而且患者具有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再者采血带来的痛苦也大大降低了患者的依从性。为解决该问题,许多公司(美敦力、雅培、德康等)提出了基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微针生物传感器来检测皮下组织液中的葡萄糖浓度,虽然解决了指尖采血带来的痛苦,但是依然具有微生物感染的风险,并且需要进行频繁的更换。因此,完全无创血糖检测是解决上述问题的理想选择。
近些年,基于光学、声学、电化学等技术的生物传感器被开发用于汗液、唾液、尿液、组织液等生物体液中葡萄糖的检测,进而实现血糖的无创检测。在这些生物体液中,组织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与血糖的相关度更高,是最具吸引力的检测样本。在所有的组织液提取方法中,反离子电渗法是其中可操作性相对而言较强的。由于人体皮肤在正常生理pH条件下带负电,因此可作为阳离子的选择性膜,通过在皮肤表面施加微弱恒定电流,钠离子作为主要载流子,导致了流向阴极的组织液电渗流。与此同时,该电渗流将葡糖等中性分子也运输至皮肤表面,进而实现组织液葡萄糖的无创检测。然而,基于反离子电渗法的血糖检测设备大都存在尺寸大、检测结果不准确和对皮肤产生刺激等缺点,而且没有开发专门用于体外组织液提取和检测的实验装置用于验证设备的可行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反离子电渗法无创检测组织液中葡萄糖的电极贴片,以及使用该电极贴片的反离子电渗体外实验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创血糖检测电极贴片,包括阳极贴片和阴极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贴片包括第一电极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电极基底上的第一工作电极、第一参比电极和第一对电极,所述阴极贴片包括第二电极基底,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电极基底上的第二工作电极、第二参比电极和第二对电极,所述第一工作电极、第一参比电极、第一对电极、第二工作电极、第二参比电极和第二对电极分别连接有引线,所述引线上覆盖有绝缘层,引线的末端设有引脚,所述第二工作电极上覆盖有功能化涂层,所述功能化涂层包括石墨烯、普鲁士蓝和葡萄糖氧化酶,所述第二对电极、第二参比电极和覆盖有功能化涂层的第二工作电极上设置有水凝胶层;所述阳极贴片和阴极贴片采用以下方法制造而成,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0: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第一电极基底上使用油墨依次印刷引线和引脚、第一对电极和第一工作电极、第一参比电极、绝缘层,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固化处理,制得阳极贴片;
步骤20:利用丝网印刷技术,在第二电极基底上使用油墨依次印刷引线和引脚、第二对电极和第二工作电极、第二参比电极、绝缘层,并在一定温度下进行固化处理,制得半成品阴极贴片;
步骤30:将所述半成品阴极贴片的第二工作电极上刷上一层银浆油墨后置于烘箱中固化至半凝固状态,然后向所述银浆油墨上均匀滴加10μL含有普鲁士蓝的石墨烯溶液,将其放入40℃水浴中加热12h;
步骤40:将步骤30中水浴加热后的半成品阴极贴片用纯水清洗后,空气吹干后进行冷冻干燥,在冻结的气凝胶中形成多个孔洞,形成三维多孔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47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