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三维数据驱动的沙盘成形动态切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41961.3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19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金伟余;唐晓轲;周士永;孟令金;唐德康;宋立炜;王锋;东宏兴;吴晓婷;郭瑞瑞;邓胜超;沈健;来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
| 主分类号: | B29C64/393 | 分类号: | B29C64/393;B29C64/135;B33Y10/00;B33Y50/02;B29L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 地址: | 710108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三维 数据 驱动 沙盘 成形 动态 切片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三维数据驱动的沙盘成形动态切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沙盘的数据原文件,将所述原文件格式转换为STL文件,读取所述STL文件中的数据构建STL模型;
S2、对所述STL模型进行训练,得到最优切片处理方案;
S3、根据最优切片处理方案,对待打印沙盘的STL模型进行分层切片处理,得到各层切片的第一轮廓数据,对所述第一轮廓数据进行预处理,保留微小特征点、剔除冗余点,得到第二轮廓数据;
S4、对所述第二轮廓数据进行优化,得到曲线拟合后的第三轮廓数据,将所述第三轮廓数据转化为三维打印机器能够识别G代码,指导打印机进行逐层打印;
所述S2中需要寻找最优切片处理方案包括:通过对STL模型的三角面片进行训练,得到多个方案,对多个方案进行误差与精度评测,并将评测结果按照顺序排序,选取最优切片处理方案,并将最优切片处理方案存储在切片方案数据库中,用于更新切片方案数据库;
对STL模型进行训练前,需要对STL模型的所有三角面片进行分组排序;
所述分组排序的依据包括沙盘成型精度、切割速度及生产成本:
根据三角面片中的几何特征,对所有三角面片进行分组排序,建立第一分组关系;
根据沙盘模型的高度,对所有三角面片进行分组排序,建立第二分组关系;
根据沙盘模型的特点,选取待打印沙盘所需的材料,建立第三分组关系;
判断第一分组关系、第二分组关系、第三分组关系的优先级,当对沙盘成型精度要求高时,第二分组关系的优先级最高;
当对切割速度要求高时,第一分组关系的优先级最高;
当对生产成本要求高时,第三分组关系的优先级最高;
所述几何特征通过计算三角面片中顶点坐标沿切片方向投影的大小,根据投影的大小进行排序,即为第一分组关系;
依据换算比例尺后沙盘模型的高度,对每个三角面片进行分组,将不同高度三角面片进行标注后排序,即为第二分组关系;
根据预算及实际作用需求,选取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多个方案,并对方案的预算进行排序,即为第三分组关系;
依据优先级的不同,对三角面片进行训练,得到第一轮廓数据;
计算所述沙盘成型精度前需要先判断:是直线边切片还是曲线边切片,用于控制沙盘模型的表面粗糙度,
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表面粗糙度与切片厚度的关系:
H=2Ra/|-cosα|,其中H为切片厚度,Ra为沙盘表面粗糙度,当为直线边切片时:α为直线边界线的斜率,当为曲线边切片时:α为某点切线斜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三维数据驱动的沙盘成形动态切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预处理包括:采用弦高角度法对所述第一轮廓数据中的数据点进行两次判断,先进行粗判断,若数据点的弦高小于等于第一阈值,则进行精判断,否则保留数据点,当进行精判断时,若数据点的偏角小于等于第二阈值,则删除所述数据点,否则保留数据点。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三维数据驱动的沙盘成形动态切片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轮廓数据进行优化包括,通过简化多边形顶点,去除对切片轮廓多边形中无用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196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动自锁型工业电视
- 下一篇:一种用于环段类零件切断加工的万能工装及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