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支撑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41883.7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4086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门市胜佳建筑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7/16 | 分类号: | E02D7/16;F16F15/06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驰纳智财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7 | 代理人: | 蒋路帆 |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打桩机 支撑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支撑装置,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包括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中部开设有贯通的通槽,所述支撑底板侧边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支撑底板另一侧边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表面设置有弹性垫片;还包括有延展机构、调节机构和支撑机构。本通过设置有延展机构进而可对支撑底板的支撑面积进行调节,进而使得该支撑装置可对不同型号的打桩机的进行支撑;通过设置有调节机构不仅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打桩机对该装置的冲击力,延长了本装置的使用寿命和使得打桩机在打桩时能够更加的平稳,而且通过对缓震弹簧的初始形变量的调节进而进一步的优化了本装置适用于不同冲击力的缓震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支撑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打桩机是用来打桩建基的机械设备,在打桩过程中打桩机的稳定性需要得到充分的保证,而保证打桩机稳定性的方式则为对打桩机的底部采用稳定的支撑装置,但是现有的用于打桩机底部的支撑装置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缺陷。
由于打桩机需要不断的冲击,这必然也会造成支撑装置随之产生晃动,也就容易导致支撑装置的稳定性能不足,且目前的支撑装置不能够根据不同型号的打桩机来调节支撑面积,这就导致了现有的支撑装置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现有的支撑装置也不具备相应的调节缓震程度的机构,打桩时不同的冲击力对支撑装置的缓震程度要求也不一致,这就造成了打桩机不能够发挥最佳的打桩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支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打桩机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板,所述支撑底板中部开设有贯通的通槽,所述支撑底板侧边开设有贯通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开设有两个,且第一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支撑底板另一侧边开设有贯通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开设有两个,且第二通孔对称设置,所述支撑底板上方表面设置有弹性垫片,所述弹性垫片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
延展机构,所述延展机构与所述支撑底板配合,所述延展机构用于延展支撑底板的使用面积以适用于不同型号的打桩机;所述延展机构包括有辅助组件、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辅助组件与所述支撑底块连接,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辅助组件配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驱动组件相互对称,所述第二驱动组件与所述辅助组件配合,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二驱动组件相互对称;所述辅助组件包括第一辅助板、第二辅助板、第一螺纹套和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一辅助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一辅助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二辅助板设置有两组,且两组第二辅助板对称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一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纹套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螺纹套对称设置且相互对称的两组第一螺纹套内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纹套与第一驱动组件配合;所述第二螺纹套与第二通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螺纹套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二螺纹套对称设置且相互对称的两组第二螺纹套内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第二螺纹套与第二驱动组件配合。
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设置于所述支撑底板的下表面,所述调节机构与所述支撑底板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该支撑装置的缓震程度;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调节机构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机构用于支撑该支撑装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撑底板由四块相同的支撑底块组成,所述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在空间位置上相互垂直。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一传动螺杆,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设置于所述第一辅助板的表面,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传动螺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传动螺杆与所述第一螺纹套螺纹连接,第一传动螺杆的另一端与另一组第一辅助板转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门市胜佳建筑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海门市胜佳建筑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18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液体火箭发动机高速重载球轴承接触动态特性仿真方法
- 下一篇:一种超短焦镜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