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应用于精锻叶片前尾缘轮廓实现的抛修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41722.8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78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钱;庞韵华;邹星;王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11/24 | 分类号: | G01B11/24;G01B11/06 |
| 代理公司: | 无锡盛阳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27 | 代理人: | 张宁;黄莹 |
| 地址: | 2140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叶片 前尾缘 轮廓 实现 方法 | ||
1.一种应用于精锻叶片前尾缘轮廓厚度控制的抛修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获取待加工叶片的所有理论轮廓曲线、实际轮廓曲线、目标厚度控制点的位置;
S2:获取所述待加工叶片上每个所述理论轮廓曲线上的所述目标厚度控制点对应的理论轮廓厚度,记做理论轮廓厚度值;
S3:利用激光检测设备对所述待加工叶片进行前尾缘轮廓检测,每个所述实际轮廓曲线上的所述目标厚度控制点对应的实际轮廓厚度,记做实际厚度值
其特征在于:
S4:将所有的所述目标厚度控制点按照前尾缘轮廓的头部、根部分组,则分别获得前尾缘轮廓头部控制点、前尾缘根部控制点;
S5,在所述前尾缘根部控制点中,选取一个控制点,作为本次的加工控制点;
S6:比较每一个所述加工控制点对应的所述实际厚度、所述理论厚度值,得到二者的厚度差值;
S7:判断每一个所述加工控制点对应的所述厚度差值是否超过预设的厚度公差范围;
如果存在任何一个所述加工控制点的所述厚度差值超出所述厚度公差范围,则实施步骤S8;否则实施步骤S9;
S8:基于所述实际厚度值和所述理论轮廓厚度值,计算每一个所述加工控制点的抛修给进速度;
基于所述抛修给进速度进行对所有的所述加工控制点进行厚度抛修加工,直至所有所述加工控制点都加工结束;
S9:在所述前尾缘轮廓头部控制点中,选取一个控制点,作为本次的加工控制点,循环步骤S6~S8,直至所有的所述待抛修头部控制点的抛修都结束,实施步骤S10;
S10:最终检测前尾缘实际轮廓并输出轮廓抛修结果,结束加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精锻叶片前尾缘轮廓厚度控制的抛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所述待加工叶片上,所述前尾缘轮廓头部控制点选取对应的所述轮廓曲线上距离轮廓顶端0mm~0.7mm处的控制点;所述前尾缘根部控制点选取对应的所述轮廓曲线上距离轮廓顶端0.7mm~1.5mm 处的控制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应用于精锻叶片前尾缘轮廓厚度控制的抛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8中,所述抛修给进速度的计算方法如下:
Robot Feed =(Feed Adjustment Ration *SFPM)/Area
其中,Robot Feed为给进速度,即,抛光轮移动速度,单位为:mm/s;
SFPM为表面速度,是抛光轮的切向线速度,单位为:ft2/min;
Area为区域,是产品横截面实际轮廓相对于理论轮廓需要去除的区域,单位为:mm2;
Feed Adjustment Ratio为:切线调速比;
所述切线调速比的取值,当待加工叶片为高温合金时,叶身控制点的切线调速比设置为小于等于10,头部控制点的切线调速比设置为小于等于50;当待加工叶片为钛合金叶片时,前尾缘根部控制点的切线调速比设置为50~200,前尾缘头部控制点的切线调速比设置为50~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无锡航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17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层建筑的抗震框架结构
- 下一篇:一种提高存活率的蔬菜根茎嫁接方法及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