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集技术的外辐射源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41657.9 | 申请日: | 2021-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0009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7 | 
| 发明(设计)人: | 万显荣;曹小毛;易建新;龚子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G01S7/02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许莲英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集 技术 辐射源 雷达 自动 目标 识别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分集技术的外辐射源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1:在所有雷达接收站中任意选择一个雷达接收站作为参考雷达接收站,当第i个雷达接收站的目标回波功率对应的电磁波入射角与参考雷达接收站的目标回波功率对应的电磁波入射角相等,且第i个雷达接收站的目标回波功率对应的电磁波散射角与参考雷达接收站的目标回波功率对应的电磁波散射角相等时,计算第i个雷达接收站与参考雷达接收站之间目标回波功率的差异,进一步计算出所有雷达接收站与发射站构成的收发对的收发对常数相对于参考雷达接收站与发射站构成的收发对的收发对常数之间的差异值;
步骤2:对所有雷达接收站中的目标回波功率进行补偿,得到每个雷达接收站的补偿后准回波功率;
步骤3:将所有雷达接收站的补偿后准回波功率进行数据融合;
步骤4:将目标坐标系的角度空间划分为若干个角度子空间,在每个角度子空间上统计融合后的补偿后准回波功率的分布特性,并根据每个角度子空间上补偿后准回波功率的分布特性建立每个角度子空间上的子识别器;
步骤5:每个雷达接收站实时接收目标回波功率,进一步通过步骤2得到每个雷达接收站实时的补偿后准回波功率;进一步调用对应角度子空间上的子识别器对每个雷达接收站实时的补偿后准回波功率进行初级识别,得到每个雷达接收站对应的初级目标识别类型以及初级目标识别类型的先验正确识别概率;
步骤6:结合所有雷达接收站对应的初级目标识别类型以及初级目标识别类型的先验正确识别概率进行站位融合,得到每个时刻的二级目标识别类型及其先验正确识别概率;
步骤7:当二级目标识别类型的个数未达到设定的个数时,重复步骤5至步骤6,直至得到设定个数的二级目标识别类型及其先验正确识别概率,进一步对设定个数的二级目标识别类型及其先验正确识别概率进行时间融合,得到终极目标识别类型及其先验正确识别概率;
步骤8:采用连续投票法对终极目标识别类型进行融合,得到目标的暂定识别结果;同时预估目标的暂定识别结果的预估正确识别概率;进一步判断融合的终极目标识别类型个数或者暂定识别结果的预估正确识别概率是否满足设定的要求,若满足要求,则终止当前目标的识别并输出暂定识别结果作为目标的最终识别结果,同时一并输出目标的最终识别结果的预估正确识别概率;否则,重复步骤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1657.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