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2 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0798.9 | 申请日: | 2021-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870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04 |
发明(设计)人: | 蒋雪峰;何学刚;冷虹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9/08;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11120 | 代理人: | 杨潇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2储罐压力温度计算方法,建立储罐排气前后两个状态下CO2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假设排气过程中排出的CO2温度压力不变,求解排气后CO2储罐内的温度、压力以及剩余质量;通过循环迭代,得到储罐内CO2的温度、压力在不同质量流量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本发明能够得到储罐内CO2的温度、压力在不同质量流量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组合发动机系统性能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CO2储罐压力温度计算方法。
背景技术
组合发动机采用CO2作为冷却介质,对燃烧室壁面进行主动冷却,拓宽发动机工作速域。此类发动机中CO2供给系统是发动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发动机尺寸空间有限,需要对弹上CO2储罐尺寸进行精确设计,CO2储罐的容积与CO2质量流量相关。
随着不同的CO2供给流量变化,能否以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持续供给CO2是方案成败的决定性因素。由于弹上空间尺寸及重量限制,无法给CO2储罐留出足够大的裕度,需要在设计时准确计算出随着CO2流出储罐及在外界环境加热的条件下储罐内温度和压力的变化。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O2储罐压力温度计算方法,能够得到储罐内CO2的温度、压力在不同质量流量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CO2储罐压力温度计算方法,建立储罐排气前后两个状态下CO2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假设排气过程中排出的CO2温度压力不变,求解排气后CO2储罐内的温度、压力以及剩余质量;通过循环迭代,得到储罐内CO2的温度、压力在不同质量流量条件下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进一步地,CO2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方程的建立过程如下:
步骤一,确定初始状态储罐总体积V1,储罐内液态CO2的体积V1L,储罐内CO2初始温度T1,总计算时间;
步骤二,确定初始温度T1下对应的气态CO2和液态CO2的密度和比焓,进而计算初始状态下CO2总质量M1和总焓值h1;
步骤三,给定微元时间dt内流出储罐的CO2质量流量,假定dt时间后储罐内液态CO2的体积为V2L、温度为T2,得到温度T2下对应的气态CO2和液态CO2密度和比焓,假定流出储罐的CO2温度保持为T1不变,计算dt时间后包含流出储罐的CO2的总质量M2和总焓值h2;
步骤四,根据dt时间前后状态质量守恒及能量守恒,得到状态方程M1=M2,h1=h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未经北京动力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07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酵泡辣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易拆密封圈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