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跨横墙增设钢拉杆、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0722.6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3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董有;鞠树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2/02;E04B2/64;E04B2/66;E04H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跨横墙 增设 拉杆 圈梁 构造 加固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单跨横墙增设钢拉杆、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外加构造柱边柱、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圈梁、钢拉杆、锚筋,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分布在房屋四角;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边柱分布在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圈梁设置高度与楼(屋)盖持平,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与圈梁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沿单跨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锚入外加构造柱边柱、外加圈梁和原墙体内;这样新、旧结构互相可靠拉接,保证共同受力,防止各层刚度突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跨横墙增设钢拉杆、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属于既有建筑综合改造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对既有砌体结构房屋单跨横墙进行抗震加固,通常采用外墙增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角柱、边柱)、外加圈梁、单跨横墙加钢拉杆的加固方法。经多次地震验证,此方法是安全可靠的,明显地提高了结构的延性,增强了结构的抗倒塌能力。这些建筑80%以上为砖混结构,选用单跨横墙外加钢拉杆、外加圈梁和外加构造柱加固方案,也是非常适宜的。本发明主要针对单跨横墙外加圈梁、外加构造柱和增设钢拉杆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进行说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单跨横墙增设钢拉杆、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主要是为了增强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和结构的韧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单跨横墙增设钢拉杆、圈梁构造柱加固砌体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外加构造柱边柱、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圈梁、钢拉杆、锚筋,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分布在房屋四角;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边柱分布在外墙与横墙交接处,楼梯间和不规则平面的对应转角处设置;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外加圈梁及钢拉杆连接成闭合系统;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沿房屋全高贯通;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所述的外加圈梁设置高度与楼(屋)盖持平,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与圈梁整体浇注,沿楼四周形成闭合整体;所述的沿单跨横墙布置的钢拉杆两端锚入外加构造柱边柱、外加圈梁和原墙体内;所述的钢拉杆在单跨横墙内锚固时,端头采用方形钢垫板及螺母紧固,并埋入圈梁内;所述的单跨横墙内钢拉杆之间采用花篮螺丝紧固连接;所述的钢拉杆、锚筋在墙体锚孔中的锚浆采用水泥基料防锈砂浆进行灌浆。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不单独设置基础,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或与埋深小于500mm的基础圈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边柱采用240mm×180mm或300mm×150mm的截面,外加构造柱角柱采用边长为600mm的L形等边角柱,厚度不小于12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外加构造柱角柱、外加构造柱边柱转角处纵向钢筋采用12φ12,并采用双排布置。
进一步地,钢拉杆在单跨横墙内锚固时,端头采用方形钢垫板及螺母紧固,钢拉杆端头套丝,并采用螺母紧固连接,钢拉杆直径与方形钢垫板尺寸按表1选用。
表1钢拉杆直径与方形钢垫板尺寸选用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跨横墙连接的钢拉杆直径,按表2选用。当单根钢拉杆直径过大时,可采用双钢拉杆,其总有效截面面积应大于单根钢拉杆有效截面面积的1.25倍。
表2单跨横墙连接的钢拉杆直径选用表
进一步地,所述的单跨横墙内钢拉杆距横墙间距不大于100mm。
进一步地,所述的方形钢垫板为80mm×80mm×8mm的冷轧钢板,埋入圈梁内深度不小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震(北京)工程检测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07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