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控制方法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40633.1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375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4 |
发明(设计)人: | 张照;许鑫;葛薇;吴燕民;张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Q15/08 | 分类号: | H01Q15/08;H01Q19/06 |
代理公司: | 西安长和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61227 | 代理人: | 黄伟洪 |
地址: | 266107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双层 人工 介质 波束 透镜天线 控制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设置有:
上盖板、下盖板、柱面龙伯透镜、馈电系统;
柱面龙伯透镜和馈电系统位于上盖板和下盖板之间,馈电系统与两盖板结合在一起,共同起到固定和馈电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柱面龙伯透镜分两层,包括内层介质和外层介质,采用在内层高介电常数介质上打孔,打孔分布自内向外逐渐密集;在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上填充高介电常数介质丝,填充分布自内向外逐渐稀疏的方式,实现整体相对介电常数自内向外呈现由2到1的等效渐变介电常数。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外轮廓为工字型,其介电常数接近1。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高介电常数介质所打孔的孔径小于1/10天线工作波长。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所填充物的直径小于1/10天线工作波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馈电系统包括波导功分器与馈电喇叭,二者相连接;透镜最外层过渡为空气,使喇叭末端嵌入透镜确保馈电喇叭的相位中心与透镜焦线相重合;
所述波导功分器为E面1分M功分器形式,馈电系统包含N个上述波导功分器,相邻波导功分器夹角为α*N;
所述馈电喇叭为H面扇形喇叭,馈电系统包含个M*N个上述馈电喇叭,相邻馈电喇叭夹角为α。
7.一种如权利要求1~6任意一项所述基于双层人工介质多波束龙伯透镜天线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选用泡沫作为柱面龙伯透镜外层低介电常数介质的基底材料,其电常数为1.13,在其中相应的分段,以相应的密度填充更高介电常数的介质丝;选用介电常数为2.2的介质板作为柱面龙伯透镜内层高介电常数介质的基底材料,在其中相应的分段,以相应的密度打通孔;所填充的介质丝与所打通孔直径均应小于1/10倍的工作波长;对于每个分段的各自具体的填充、打孔密度,根据公式计算得出体积比后,由目标介电常数、填充或打孔尺寸、透镜基底尺寸、加工工艺要求共同确定,经优化得出最佳结果;
馈电系统部分,包括波导功分器与馈电喇叭,二者相连接,并利用透镜外围为空气的设计,使喇叭末端嵌入透镜确保其相位中心与透镜焦线相重合;波导功分器为一分M的E面T形功分,馈电系统包含N个上述波导功分器,相邻波导功分器夹角为α*N;馈电喇叭为H面扇形喇叭,馈电系统包含M*N个上述馈电喇叭,相邻馈电喇叭夹角为α;
每个波导功分器的M个输出端口连接M个馈电喇叭,输入端口即为天线整体的输入端口;天线每个端口工作时,实际由M个紧凑的小尺寸馈电喇叭为龙伯透镜馈电。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的龙伯透镜其介电常数从内层到表面满足2到1的变化规律,具体表示为:
其中R表示透镜的半径,r表示透镜内某点到球心的距离,εr表示r处的相对介电常数;
龙伯透镜部分,将介电常数沿半径分布的连续值分为n段离散且固定的近似值,其中第n段为透镜最外层,其介电常数为1,利用外层低介电常数的工字型外轮廓实现;其中第1到底n-1段利用等效媒质理论进行人工等效,且将其分为内外两层,分别采用打孔和填充两种手段进行等效以确保等效精度;采用的打孔、填充手段,依据A-BG等效媒质理论,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εeff为混合材料的等效介电常数,εi为填充材料的介电常数,εh为基底材料的介电常数,p为等效填充材料体积占整个混合材料体积比分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4063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