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能力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111039571.2 | 申请日: | 202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9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飞;谭玲;尤晓颜;赵国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1N21/47 | 分类号: | G01N21/47;G01N21/0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微生物 吸附 金属 离子 能力 方法 | ||
1.一种检测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能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配置吸附样品的步骤,其中,所述吸附样品中含有微生物以及金属离子,以湿重计,所述吸附样品中的微生物浓度为2-25g/L,并且,所述微生物对所述金属离子产生吸附;
侧向散射光(SSC)值变化量测试的步骤,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测定吸附了所述金属离子的微生物的SSC值相对于没有吸附所述金属离子的该微生物的SSC值的变化量,
根据所述微生物的SSC值的变化量以确定或比较所述微生物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置吸附样品的步骤中,配置得到N个吸附样品组,其满足以下条件:
i)每个吸附样品组中含有微生物的种类和浓度相同,且金属离子浓度不同;
ii)每个吸附样品组之间微生物的种类不同,微生物的浓度相同;和
iii)每个吸附样品组之间微生物种类和浓度相同,金属离子种类不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配置吸附样品的步骤中,其进一步满足以下条件:
iv)每个吸附样品组之间具有相同的样品数,且每个吸附样品组之间相对应的样品中金属离子的浓度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离子包括但不限于选自以下任意一种或多种金属的任意离子形式:Mg、Al、Si、Ca、Sc、Ti、V、Cr、Mn、Fe、Co、Ni、Cu、Zn、As、Se、Y、Nb、Mo、Ru、Rh、Pd、Ag、Cd、In、Te、Os、Ir、Pt、Au、La、Ce、Pr、Nd、Sm、Eu、Gd、Tb、Dy、Ho、Er、Tm和Yb,所述金属离子的浓度为0.125~2.0mM。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配置所述吸附样品之前用成分培养基(Chemically defined medium,CDM)对微生物进行活化和培养,所述成分培养基选自YPD培养基、MM培养基或SC培养基组成的组中的任一种;所述微生物包括但不限于酵母菌、大肠杆菌、贪铜菌属、枯草芽孢杆菌、真菌孢子或经过基因重组工程得到的微生物文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式细胞技术所用仪器包括流式细胞分析仪或流式细胞分选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微生物的SSC值的变化量与该微生物吸附金属的工作曲线对比以确定所述微生物吸附金属离子的量。
8.一种筛选具有不同吸附金属离子能力的微生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将人工合成的具有金属离子吸附功能的多肽和蛋白文库展示/表达在微生物的细胞表面,从而构建微生物文库;
对所述微生物文库中的微生物采用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进行检测,以比较所述微生物文库中各个微生物的金属离子吸附能力。
9.一种使用重组基因工程菌回收金属离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使用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从重组基因工程菌中筛选出对金属离子吸附能力相对高的微生物,并利用所述微生物对金属离子进行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957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