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9565.7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09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卢英斌;卢蛟;黄伟;叶银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通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6/22 | 分类号: | G06F16/22;G06F16/2458;H01B7/17;H01B11/00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孙钧荣 |
地址: | 241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氟塑料 绝缘 屏蔽 耐高温 控制 电缆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属于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模块、处理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电缆模块包含内部采集单元和外部采集单元;内部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缆的内部信息;外部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缆的外部信息;当电缆工作时,通过处理分析模块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处理分析模块包含标记单元、计算单元和匹配单元,标记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信息集;计算单元用于对标记信息集中标记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电缆的运控值;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方案中没有从不同的方面对电缆的运行进行监测和调控,导致电缆控制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是由几根或几组导线(每组至少两根)绞合而成的,每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并围绕着一根中心扭成,整个外面包裹有高度绝缘的覆盖层。
现有的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在使用时,只通过单一的温度监测来对电缆的运行进行控制,没有对电缆运行时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监测和分析,导致电缆控制的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方案中没有从不同的方面对电缆的运行进行监测和调控,导致电缆控制的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氟塑料绝缘铜带屏蔽耐高温控制电缆,包括电缆模块、处理分析模块和控制模块;电缆模块包含内部采集单元和外部采集单元;
内部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缆的内部信息;外部采集单元用于采集电缆的外部信息;当电缆工作时,通过处理分析模块对采集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分析,处理分析模块包含标记单元、计算单元和匹配单元,标记单元用于对采集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标记,得到标记信息集;计算单元用于对标记信息集中标记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得到电缆的运控值;匹配单元根据运控值对电缆的运行进行分析,得到匹配分析集;控制模块根据匹配分析集对电缆的运行进行调控。
进一步地,还包括存储模块和提示模块,存储模块包含第一存储单元和第二存储单元,第一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电缆的内部信息,第二存储单元用于存储电缆的外部信息;提示模块用于对电缆的调控进行提示。
进一步地,该内部信息包含电缆类型、材料类型、电缆半径、电缆层数、电缆温度、运行功率和运行时长;该外部信息包含环境类型、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
进一步地,对采集的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中的各项数据进行标记的具体步骤包括:获取内部信息中的各项数据,将电缆类型标记为DL;设定不同的电缆类型均对应一个不同的电缆预设值,将内部信息中的电缆类型与所有的电缆类型进行匹配获取对应的电缆预设值并标记为C1;将电缆的材料类型标记为CL;设定不同的材料类型均对应一个不同的材料关联值,将材料类型与预设的材料关联表进行匹配获取对应的材料关联值并标记为C2;分别对电缆半径、电缆层数和电缆温度进行取值和标记,将电缆半径标记为C3;将电缆层数标记为C4;将电缆温度标记为C5;分别对运行功率和运行时长进行取值和标记,将运行功率标记为C6;将运行时长标记为C7;将标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组合,得到内部处理信息;
获取外部信息中的各项数据,将环境类型标记为HL;设定不同的环境类型均对应一个不同的环境预设值,将外部信息中的环境类型与所有的环境类型进行匹配获取对应的环境预设值并标记为D1;分别对环境温度和环境湿度进行取值和标记,将环境温度标记为D2;将环境湿度标记为D3;将标记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组合,得到外部处理信息;内部处理信息和外部处理信息构成标记信息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通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通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95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