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接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38655.4 | 申请日: | 2021-09-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29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 发明(设计)人: | 郑远鹏;李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4/42 | 分类号: | H04W4/42;H04W12/73;H04W36/08;H04W36/30;H04W64/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朱琳爱义 |
| 地址: | 350002 福建省福州市仓***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切换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接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当前轨旁AP的定位信号中携带的BSSID集合,车载AP将根据该BSSID集合中的BSSID确定当前轨旁AP相邻的轨旁AP,避免车载AP由于无线信号的折射、发射原因桥接至远端轨旁AP,并且通过检测BSSID集合中的各BSSID对应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最终确定出可以桥接的轨旁AP,保证车载AP可以准确的桥接到无线信号稳定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轨旁AP,提升了车载AP桥接轨旁AP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桥接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在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车地网络系统越来越多选择使用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 Area Network,WLAN)技术进行通讯,其中最关键的是车地互联技术,当前一般采用桥接切换方案来实现,如图1所示为轨道交通车地桥接示意图,在图1中轨旁的隧道中间隔部署轨旁无线访问接入点(Access Point,AP),从而保证轨道中的信号覆盖,轨道交通车运行过程中车载AP依次切换桥接到各个轨旁AP上,通过桥接链路完成车地数据传输。
由于隧道属于较为封闭的空间,无线信号存在折射和反射,甚至多径折射和反射,导致轨道交通车在运行过程中车载AP接收到的轨旁AP的无线信号不稳定,车载AP容易错误桥接到远端轨旁AP上。车载AP错误桥接到远端的轨旁AP之后,由于远端的轨旁AP的无线信号较弱,导致车载AP与轨旁AP的桥接链路性能低,同时将导致该桥接链路震荡、来回错桥,进而触发车载AP与轨旁AP之间的通讯闪断、延迟丢包等问题。
针对上述的问题,目前可以通过定向天线波束束型法来解决,具体如图2所示,通过硬件工艺设计,减小各轨旁AP的无线信号的波瓣角度,降低各轨旁AP无线信号的折射和反射概率,通过该方法来对轨旁AP的无线信号的波束束型,可以有效的防止轨旁AP的无线信号朝隧道的壁体进行发散传播,但是会导致多径信号叠加的问题,并且轨旁AP的天线波瓣角度太小,将导致在隧道弯道场景下轨旁AP的无线信号覆盖不足。
除了通过波束束型的方式之外,还可以通过桥接训练法来实现无线信号桥接,具体为:车载AP扫描轨旁AP的无线信号,记录每次扫描到的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当信号强度达到一定阈值判定该无线信号本次训练成功,只有连续多次训练成功的无线信号才允许进行桥接。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防止车载AP桥接到远端的偶发强无线信号上,但是在反射、折射效应明显的情况下仍然会失效,同时还可能导致车载AP桥接正常且近端的轨旁AP失败。
可见,上述两种方法虽然解决了轨旁AP由于信号的折射、反射等问题造成的车载AP在桥接轨旁AP时出现桥接错桥的问题,但是上述方法仍然存在由于轨旁AP无线信号不稳定导致车载AP桥接错桥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接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用以避免车载AP与轨旁AP之间桥接错桥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桥接切换方法,应用于车载AP中,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轨旁AP发送的定位信号后,获取所述定位信号携带的第一网络基本服务集标识BSSID集合,所述第一BSSID集合包含所述当前轨旁AP的BSSID和所述当前轨旁AP的至少一个邻居轨旁AP的BSSID;
检测所述第一BSSID集合中除当前桥接的第一轨旁AP的BSSID之外的各个BSSID的信号强度;
从所述第一轨旁AP切换桥接至信号强度最大的BSSID对应的第二轨旁AP。
基于上述方法,车载AP根据轨旁AP的定位信号携带的BSSID集合确定当前轨旁AP相邻的轨旁AP,避免车载AP由于无线信号的折射、发射原因桥接至远端轨旁AP,并且通过检测无线信号的信号强度最终确定出可以桥接的轨旁AP,保证车载AP可以准确的桥接到无线信号稳定以及信号强度最强的轨旁AP,提升了车载AP桥接轨旁AP的准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86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型卡车的轻量化后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机械式皮带打滑检测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