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逆变器IGBT微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8212.5 | 申请日: | 2021-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501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8 |
发明(设计)人: | 朱琴跃;李姚霖;谭喜堂;魏伟;李爱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H02M7/483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杨宏泰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多模态 数据 逆变器 igbt 微小 故障 特征 提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逆变器IGBT微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两电平牵引逆变器暂态模态的等效二阶系统,并对等效二阶系统表达式进行参数辨识;2)通过Elman神经网络对逆变器输出电压数据进行模态划分;3)提取每个暂态模态中相应的微小故障特征参数,包括电压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以及电压斜率绝对值Δ;4)提取每个稳态模态中的电压稳态值Vstab;5)根据提取得到的IGBT微小故障的特征参数进行故障检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易于实现、节约成本、降低噪声干扰、提高模态分类准确性、准确提取和故障检测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逆变器故障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逆变器IGBT微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背景技术
常用两电平牵引逆变器中的IGBT在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受到电压、电流的累积作用,线路电磁波的干扰作用,模块内部各部分材料热膨胀系数不一样而在界面产生的热应力作用,从而会产生键合线断裂、焊料层疲劳等微小故障,若不对这些微小故障进行及时有效的检测,听任故障发展,最终将演变成短路或断路等显著故障,对系统运行造成不利影响。与显著故障相比,IGBT微小故障具有故障特征值小、故障发展缓慢、故障特征易被未知扰动和噪声掩盖等特点,其检测难度更高。因此,选取合适的能够反映IGBT微小故障的故障特征变量,并且从这些故障特征变量中准确地提取故障特征参数,对于准确检测微小故障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IGBT微小故障检测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部分能够明确表征IGBT微小故障的故障特征变量,包括集射极饱和导通压降VCE(on)、门极电压VGE、开通阈值电压VGE(th)、关断时间toff、开通时间ton、结壳热阻Rth、结温Tj等,但是这些已知的故障特征变量,都需要在逆变器内部的IGBT模块上安装相应的传感器来获得,这不仅增加了系统的复杂程度,而且提高了采样难度,不便于及时获取故障特征信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逆变器IGBT微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多模态数据的逆变器IGBT微小故障特征提取方法,用以提取能够反映逆变器中IGBT微小故障的特征参数用于后续的故障检测,包括以下步骤:
1)建立两电平牵引逆变器暂态模态的等效二阶系统,并对等效二阶系统表达式进行参数辨识;
2)通过Elman神经网络对逆变器输出电压数据进行模态划分;
3)提取每个暂态模态中相应的微小故障特征参数,包括电压超调量σ、峰值时间tp以及电压斜率绝对值Δ;
4)提取每个稳态模态中的电压稳态值Vstab;
5)根据提取得到的IGBT微小故障的特征参数进行故障检测。
所述的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01)构建两电平牵引逆变器暂态模态的等效二阶系统传递函数,其表达式为:
其中,c1、c2均为传递函数的参数,s1、s2分别为传递函数G(s)的特征方程的根;
102)获取以设定采样间隔的阶跃信号作为系统输入时对应的阶跃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821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壤修复用药剂喷洒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广告牌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