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KREMEN1和/或ASGR1作为药物靶点在治疗SARS-CoV-2感染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3444.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62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罗敏;卢智刚;赵允;高海;谢幼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C12Q1/02 | 分类号: | C12Q1/02;G01N33/68;A61K45/00;A61P31/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许亦琳;余明伟 |
地址: | 2004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kremen1 asgr1 作为 药物 治疗 sars cov 感染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KREMEN1和/或ASGR1作为药物靶点在治疗SARS‑CoV‑2感染中的应用。研究发现ASGR1和/或KREMEN1的瞬时表达可导致SARS‑CoV‑2入侵,通过抑制SARS‑CoV‑2的S蛋白与ASGR1和/或KREMEN1的结合可以有效的预防或者治疗SARS‑CoV‑2感染,因此本发明为SARS‑CoV‑2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医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以KREMEN1和/或ASGR1作为药物靶点在治疗SARS-CoV-2感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SARS-CoV-2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发烧,咳嗽,严重的呼吸道疾病和致命的器官衰竭。SARS-CoV-2是β冠状病毒属的成员,与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几种蝙蝠冠状病毒密切相关。
宿主细胞受体是病毒嗜性和发病机制的关键决定因素。病毒(如HIV,HBV和冠状病毒等)能够通过多个受体来介导该病毒与宿主进行相互作用,从而导致病毒附着、入侵细胞或引起特定宿主反应。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蛋白(S)在与宿主受体结合中起核心作用。SARS-CoV和SARS-CoV-2都利用ACE2作为主要入侵受体(3-5),而目前被广泛认可的SARS-CoV-2受体仅有ACE2一个。然而,ACE2的组织表达特异性难以解释SARS-CoV-2的多器官嗜性,同时ACE2自身也不能解释SARS-CoV和SARS-CoV-2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这些都提示存在其他受体来介导SARS-CoV-2的入侵过程。此外,即使受体不参与病毒入侵过程,其介导的病毒宿主相互作用也可以其他宿主反应,如诱导细胞因子的分泌,细胞凋亡和免疫应答的刺激,或者改变病毒的萌芽和释放,从而促进病毒的致病进程。因此,系统性分析SARS-CoV-2的宿主细胞受体谱系对于新冠的基础与临床研究非常重要。
从病毒易感细胞系中筛选获得的受体受限于该细胞所特定表达的膜蛋白。我们之前利用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术的方法来研究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其原理为将表达受体的细胞与带标签的配体进行孵育,然后利用抗标签的抗体进行标记和检测。该方法更加真实的模拟了生理条件下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但由于耗时耗力,故常用于确认新发现的配体-受体相互作用,或者小规模的相互作用筛选。我们基于该方法,开发了一个全基因组水平的分泌组学相互作用筛选平台,涵盖了几乎所有人源膜蛋白(共5054种,占所有人源膜蛋白的91.6%)。该系统能够无视病毒嗜性对病毒相关蛋白进行筛选,从而获得几乎所有的相关受体。
我们利用该平台对SARS-CoV-2S蛋白进行系统性筛选,并对所获得受体进行功能分析,以获得针对SARS-CoV-2感染的治疗新靶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背景所述的现有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靶向KREMEN1和ASGR1在治疗SARS-CoV-2感染中的应用,为解决现有技术治疗SARS-CoV-2感染提供新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KREMEN1作为药物作用靶点在体外筛选SARS-CoV-2治疗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体外筛选SARS-CoV-2治疗药物的方法,可选地包括:对候选药物进行体外病毒感染实验、从而筛选出能够增强细胞抵抗病毒感染的药物。
所述治疗药物能够抑制或阻断KREMEN1与SARS-CoV-2的S蛋白结合。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了KREMEN1抑制剂在制备用于预防和/或治疗SARS-CoV-2药物中的用途。
所述药物以KREMEN1作为药物靶点。
所述药物能够抑制或阻断KREMEN1与SARS-CoV-2的S蛋白结合。
所述KREMEN1抑制剂是指针对KREMEN1具有抑制效果的物质,其能够降低细胞内KREMEN1的含量。所述KREMEN1抑制剂为小分子抑制剂或KREMEN1抗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未经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34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模具
- 下一篇:一种激光超声可视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