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汉襟立裁分片技艺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32968.9 | 申请日: | 2021-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91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 发明(设计)人: | 丛剑;姜伟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丛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1H3/04 | 分类号: | A41H3/04 |
| 代理公司: | 河南科技通律师事务所 41123 | 代理人: | 张建东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汉襟立裁 分片 技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汉襟立裁分片技艺,旨在解决现有的汉服裁剪浪费面料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汉服无省立裁技艺制作汉服样版;步骤2:在样版的前后衣片分别取前分隔点和后分隔点,该前分隔点位于前袖窿线上,该后分隔点位于后袖窿线上;步骤3:从前分隔点向腋下点和领口画出前分隔线,从后分隔点向腋下点和领口画出后分隔线;步骤4:依前分隔线、后分隔线可将前片与袖片、后片与袖片分开,获得前片、袖片、后片;步骤5:按照前片、袖片、后片排版裁剪布料,将裁出的布料沿前分隔线、后分隔线缝合,即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排版,节约布料,有利于批量化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汉服制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汉襟立裁分片技艺。
背景技术
汉服具有悠久的历史,是民族传统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汉服剪裁方法是平面剪裁,不考虑人体结构,所以很多时候是宽衣大袖,不符合现代生活方式。为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汉服无省立裁技艺,参见公开号为CN113100511A的中国专利文献,该技艺保留了交领、右衽、连襟袖等汉服特征,保留了汉文化服饰一片式方式,但是由于传统汉服采用的是整片裁剪,需要裁下来的面料比较多,浪费面料,不便于现代化的生产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汉襟立裁分片技艺,以解决现有的汉服裁剪浪费面料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汉襟立裁分片技艺,包括:
步骤1:根据汉服无省立裁技艺制作汉服样版;
步骤2:在所述样版的前后衣片分别取前分隔点和后分隔点,该前分隔点位于前袖窿线上,该后分隔点位于后袖窿线上;
步骤3:从前分隔点向前领口画出前分隔线,从后分隔点向后领口画出后分隔线;
步骤4:依前分隔线、后分隔线可将前片与袖片、后片与袖片分开,获得前片、袖片、后片;
步骤5:按照前片、袖片、后片排版裁剪布料,将裁出的布料沿所述前分隔线、所述后分隔线缝合,即成。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前分隔点将前袖窿线上下弧长比分为2:1,所述后分隔点将后袖窿线上下弧长比分为2:1。
进一步的,在前片上取所述前分隔点和腋下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前分隔线,在后片上取所述后分隔点和腋下点之间的连线为第一后分隔线,所述第一前分隔线和所述第一后分隔线为平滑曲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在分开的前片上以前分隔点为圆点将前袖窿线位于所述前分隔点下方的部分向外扩展前活动量,在分开的后片上以后分隔点为圆点将后袖窿线位于所述后分隔点下方的部分向外扩展后活动量。
进一步的,所述前活动量和所述后活动量的弧长均为3cm。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前分隔线从所述前分隔点沿弧线到达所述样板的交领,后沿交领线到达领口线;或者前分隔线先沿前袖窿线向上再水平到达交领,后沿交领到达领口线。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后分隔线从所述后分隔点沿弧线到达所述样板的领口线;或者后分隔线先沿后袖窿线向上再水平到达后中心线,后沿后中心线到达领口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现有的一片式裁剪的基础上,从前后衣片上分别沿袖窿线取画至1/3处作为两个分隔点,从分隔点向上到领口,向下到腋下点取分隔线,将前片、后片、袖片分开,以改变衣片的排版空间,节约面料,方便批量生产。
2.本发明在分开的前片和后片上以前后袖窿1/3处为圆点,将袖窿线外展一定宽度的空间,通过增加腋下的空间达到增加活动量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汉服版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分片分隔线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丛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未经郑州丛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2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