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1895.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3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吴睿恩;林孟杰;陈赞名;林姿伶;李俊晖;翁志明;李维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F11/02 | 分类号: | C01F11/02;C01F11/06;C01F11/04;B82Y40/00;A01N59/06;A01P1/00;A01P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派特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0 | 代理人: | 薛恒;徐川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贝类 外壳 煅烧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及其制造方法,其对贝类外壳颗粒进行碱包覆步骤及煅烧步骤后,所得的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具有核壳结构,可有效提升白度及抗菌性并降低重金属含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核壳结构、提升白度及抗菌性并降低重金属含量的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贝类为各国的美食之一,然而贝类食用后留下的废弃壳体,成为大量且不易处理的固态废弃物。以蚵壳为例,每年产生约17万吨的固态废弃物,堆放于室外又易产生恶臭。
请参阅图1,其绘示现有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制造方法100的部分工艺图。在图1中,此方法100可包括提供贝类外壳101、进行清洗步骤103及进行研磨步骤111,以获得蚵壳粉121,其中进行清洗步骤101可利用清水或酸性溶液清洗贝类外壳。另一种方式,在进行清洗步骤103后,可进行煅烧步骤109及进行研磨步骤111,以获得煅烧蚵壳粉123。或者,在清洗步骤103后,亦可选择性进行粉碎步骤111’,再进行煅烧步骤109及进行研磨步骤111,以获得煅烧蚵壳粉123。
上述未经煅烧的蚵壳粉121富含碳酸钙,可作为碱性清洁剂、吸附剂、有机肥等,或制成产品(例如纸类)。前述煅烧蚵壳粉123的部分或全部的碳酸钙转变为氧化钙,具有抗菌性,可添加于塑料类、建材类(例如磁砖)、生医类等产品中。
现有煅烧蚵壳粉具有控菌性,然其白度不足(一般低于60),且仍残留部分重金属,不利于后续应用至对白度及重金属残留量要求偏高的产品中。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态样是提供一种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其具有核壳结构,其中核心层为微米级氧化钙粒子,壳层为纳米级至次微米级氧化钙微粒,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白度为至少60,且降低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重金属含量。
本发明的另一态样是提供一种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制造方法,其对贝类外壳颗粒进行碱包覆步骤及煅烧步骤,以提升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白度并降低重金属含量。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态样,提出一种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在一实施例中,此贝类外壳煅烧粉体具有核壳结构,此核壳结构的核心层为微米级氧化钙粒子,核壳结构的壳层为纳米级至次微米级氧化钙微粒。在此实施例中,微米级氧化钙粒子的平均粒径可例如7μm至500μm,纳米级至次微米级氧化钙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例如不大于200nm,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白度可例如为至少60,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锌含量可例如低于1.67ppm、锰含量可例如低于40ppm且铁含量可例如低于350ppm。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贝类外壳煅烧粉体源自于单壳贝外壳及/或双壳贝外壳。在一例示中,单壳贝外壳及/或双壳贝类外壳可例如牡蛎、文蛤、蚬、九孔、孔雀蛤、帆贝、鲍鱼、珍珠贝、蝶贝、扇贝及上述的任意组合。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核壳结构的壳层可例如为不连续层或连续层。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核壳结构的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白度可例如为74至87。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贝类外壳煅烧粉体的比表面积可例如为至少8000cm2/g。
在上述实施例中,前述纳米级至次微米级氧化钙微粒的平均粒径可例如为60nm至15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8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