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连接接入点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31529.6 | 申请日: | 2016-10-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671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31 |
发明(设计)人: | 黄威;刘修玮;王春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 |
主分类号: | H04L12/46 | 分类号: | H04L12/46;H04L9/40;H04W24/02;H04W88/10;H04W88/12;H04W9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峥宇 |
地址: | 美国德***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接入 | ||
示例实施例涉及多连接接入点。例如,接入点可以包括指令,用于:与第一控制器建立第一连接,其中所述接入点从所述第一控制器接收配置数据以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生成第一虚拟接入点;以及与第二控制器建立第二连接,其中所述接入点从所述第二控制器接收配置数据以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生成第二虚拟接入点。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680024549.1申请日为2016年10月28日、发明名称为“多连接接入点”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背景技术
网络可以包括由控制器控制的多个接入点。控制器可以是多个接入点的集中控制器。控制器可用于对网络内的多个接入点进行管理、配置、监视和/或故障排除。控制器可用于加密和/或解密从多个接入点接收的数据包。控制器可用于配置多个接入点和/或改变多个接入点的配置。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与本公开相一致的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环境。
图2进一步示出了与本公开相一致的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方法。
图3示出了与本公开相一致的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架构。
图4是与本公开相一致的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系统的框图。
图5是与本公开相一致的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方法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多连接接入点系统可以使多个不同的控制器能够控制网络中单个接入点的功能。如本文所用,控制器(例如,网络控制器)可以是用于对网络(例如无线网络、局域网(LAN)、广域网(WAN)、因特网等)内的接入点进行管理、配置、监视和/或故障排除的网络设备。如本文所用,“接入点”(AP)一般指随后可能会知晓的任何已知或方便的无线接入技术的接收点。具体而言,术语AP不应局限于基于IEEE 802.11的AP。AP通常作为一种电子设备,适用于允许无线设备通过各种通信标准连接到有线网络。网络可以包括多个接入点,以使得计算设备能够交换数据。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计算设备可以经由多个接入点与第二计算设备交换数据包。
多连接接入点系统可以利用多个控制器来管理网络的接入点。在一些示例中,多个控制器可以管理网络的相同接入点。例如,多个接入点可以包括对应于多个控制器的多个ESSID。在这个例子中,来自多个接入点的一个接入点可以基于由多个接入点接收的数据包的一个ESSID将数据包定向到多个控制器中的特定控制器。例如,第一控制器可以有第一ESSID,第二控制器可以有第二ESSID。在这个例子中,接入点可以包括第一ESSID和第二ESSID。在这个例子中,接入点可以将具有第一ESSID的数据包定向到第一控制器,将具有第二ESSID的数据包定向到第二控制器。在一些例子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以通过气隙分开。如本文所用,气隙是一种网络安全措施,用于物理隔离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使得第一网络和第二网络之间不存在通信。
多连接接入点系统可以使多个接入点能够由多个不同的控制器同时管理。在一些例子中,多连接接入点系统可用于基于数据的ESSID将第一类数据分离到第一控制器并将第二类数据分离到第二控制器。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控制器可由第一实体使用,第二控制器可由第二实体使用。在这些示例中,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可以被气隙隔开以保护第一实体的数据免受第二实体,反之亦然。在其他示例中,第一控制器可用于以第一安全级别加密或解密数据包,并且第二控制器可用于以第二安全级别加密或解密数据包。
图1示出了与本公开相一致的用于多连接接入点的示例环境100。环境100可以表示具有与多个控制器106-1、106-2、106-3通信的多个接入点102-1、102-2、102-3的网络。在一些例子中,多个接入点102-1、102-2、102-3可以耦合到多个设备(例如,用户设备、移动设备等)以将数据包从多个设备发送到多个控制器106-1、106-2、106-3中的一个或多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未经慧与发展有限责任合伙企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5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