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牙科印模用托盘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31240.4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00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莺;张娟;李程;亓慧;宋云嘉;王琬萌;郑诗谚;汪雨薇;刘佳林;梁云恺;田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C9/00 | 分类号: | A61C9/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1 | 代理人: | 李榕年 |
地址: | 30007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牙科 印模 托盘 及其 使用方法 | ||
一种牙科印模用托盘及其使用方法,托盘为上颌托盘和/或下颌托盘,托盘的本体有朝向牙槽嵴粘膜的正面和朝向平面的反面,且前部正中有托盘手柄,在托盘的本体的反面上有与托盘本体整体成型、向平面突起的固连堤。本发明采用在托盘的本体的反面上有向平面突起的固连堤及其使用方法,可将印模制取和上下颌的颌位关系记录在一次就诊中完成。因此,可以把现有全口义齿制作步骤的第1‑3次就诊合并为1次就诊,从而减少患者就诊次数,减轻患者和家属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因省去初印模制取和灌制、个别托盘制作,终印模制取和灌制等步骤,简化了治疗程序,极大的提高了医师的工作效率并降低费用,有望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口腔义齿制作工具,特别是涉及一种牙科印模用托盘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牙列缺失是指整个牙弓上不存留任何天然牙或牙根,即全口牙齿缺失,又称无牙颌。2017年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65-74岁年龄组的无牙颌患病率为4.5%,较之第三次(2007年,6.8%)和第二次(1998年,10.51%)调查结果呈现逐渐下降趋势。然而,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及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我国正加速迈进深度老龄化社会(2020年第7次全国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占13.5%),同时由于无牙颌人口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多,因此可以预见,无牙颌患者的求医数量将会不断增加。在无牙颌的修复方式选择上,在全世界范围内,种植义齿修复在无牙颌修复方式中的占比仍然有限:作为目前亚洲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日本(2018年,65岁以上人口占28.1%),其种植义齿占比不超过5%。而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表现为未富先老,由于患者经济、健康状况以及心理恐惧顾虑等原因,种植全口义齿占比相对较低;因此,价格低廉、无创的传统全口义齿(completedenture)仍是无牙颌患者修复的最主要方式。
全口义齿是技术敏感性很强的修复方式,对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患者来说,存在固位不良、稳定性欠佳,咀嚼疼痛等问题,导致无牙颌患者咀嚼、美观、发音、生理刺激等功能恢复欠佳。鉴于无牙颌对患者生理和心理均带来巨大影响,良好的修复效果是恢复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因此,提高全口义齿修复效果,是口腔医学面临的临床难点和老龄化社会的社会问题。
在全口义齿修复过程中,印模制取和颌位关系记录是最为核心的两个环节。现有全口义齿制作步骤通常如下:
1.患者第一次就诊:制取初印模,灌制初模型并在此模型上制作个别托盘。
2.患者第二次就诊:采用个别托盘进行边缘整塑,用终印模材料制取精确的终印模并灌制终模型(工作模型)。
3.患者第三次就诊:在终模型上制作上、下颌托,在患者口内确定并记录正确的垂直和水平颌位关系,将记录好的颌位关系记录转移到架并排牙。
4.患者第四次就诊:患者口内试排牙并调整满意后,进行全口义齿的装盒、充胶,热处理,抛光,完成全口义齿的制作。
5.患者第五次就诊:患者口内进行全口义齿的试戴。
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有:
1.现有技术采用的开口式印模方法,在印模制取时所做的肌功能修整为医师协助下的被动肌功能修整,导致印模制取时的唇颊舌肌肉运动等与患者佩戴全口义齿实际行使功能状态时有较大的差异,影响义齿的固位、稳定,导致修复后容易脱落和咀嚼疼痛等问题,是口腔医学面临的临床难点。
2.现有技术需要经过初印模制取和灌制、个别托盘制作,终印模制取和灌制等步骤之后才能进行颌位关系记录,需要患者4-5次就诊才能完成,较多的就诊次数增加了患者和家属就医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312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