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及工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9721.1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676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徐浩然;冯向东;朱斌源;陈彪;鲁卫哲;吕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1121 浙江省杭州市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紫外 技术 反渗透 系统 工艺 方法 | ||
1.一种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抑菌反渗透系统包括:原水池(1)、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过滤系统(3)、保安过滤器(4)、高压泵、N级反渗透系统和在线菌落分析仪(6);N级反渗透系统包括一级反渗透膜(7)、二级反渗透膜(10)至N极反渗透膜,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高压泵包括高压泵A(5)和高压泵B(9);原水池(1)连接过滤系统(3),过滤系统(3)连接保安过滤器(4),保安过滤器(4)连接在线菌落分析仪(6),在线菌落分析仪(6)连接一级反渗透膜(7),一级反渗透膜(7)连接中间水箱(8),中间水箱(8)连接二级反渗透膜(10),二级反渗透膜(10)后还设有多级反渗透膜直至N极反渗透膜;
原水池(1)后、过滤系统(3)前设有至少一套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过滤系统(3)后、保安过滤器(4)前设有至少一套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保安过滤器(4)和在线菌落分析仪(6)之间设有高压泵A(5);中间水箱(8)和二级反渗透膜(10)之间设有高压泵B(9);
每套中压紫外杀菌装置均设有流量计、紫外透光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紫外光强度传感器、机械清洗装置和化学清洗装置,中压紫外杀菌装置内还设有中压紫外灯和配套的控制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一级反渗透膜(7)、二级反渗透膜(10)至N极反渗透膜中每级反渗透膜都包含并联的100~200只反渗透膜,一级反渗透膜(7)的产水用作二级反渗透膜(10)的进水,…,N-1极反渗透膜的产水用作N极反渗透膜的进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流量计、紫外透光率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紫外光强度传感器均为在线表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过滤系统(3)为超滤系统或砂滤系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其特征在于:抑菌反渗透系统的任一连接管道上设置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抑菌反渗透系统运行过程中,若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内流量计测得流量大于流量设定值时,通过控制装置内的控制系统启动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
步骤2、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启动后,中压紫外灯开始工作,控制系统根据紫外透光率传感器测得的透光率和流量计测得的流量来调节中压紫外灯的光强,调节中压紫外灯的光强与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的来水水质匹配;
步骤3、根据抑菌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温度、中压紫外灯的光强、反渗透膜进水菌落总数、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的运行总时长来调整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的运行工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的具体调整方式为:
当抑菌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温度超过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人为干预调整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运行;
当中压紫外灯的光强小于光强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手动控制或控制系统控制自动执行在线机械清洗;若机械清洗中压紫外灯的光强仍小于光强设定值,则控制系统发出警报提示停机并进行手动化学清洗或更换灯管;
当在线菌落分析仪(6)测得的i级反渗透膜进水菌落总数超过进水菌落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并提示调整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的运行工况;其中i为1至N之间的自然数,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
当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的运行总时长超过运行时长设定值时,控制系统发出警报提示更换灯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基于中压紫外技术的抑菌反渗透系统的工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至步骤3中中压紫外杀菌装置(2)根据N级反渗透系统的实际规模和常规运行模式选择中压紫外灯灯管数、中压紫外灯额定功率和额定来水流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7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