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9629.5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85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袁锐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敬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33/12 | 分类号: | C08L33/12;C08L51/04;C08L55/02;C08L85/02;C08L61/16;C08L63/00;C08L61/06;C08L23/06;C08L83/04;C08K5/103;C08K5/20;C08K5/098 |
代理公司: | 北京喆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黄玉清 |
地址: | 20140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光免 喷涂 甲基丙烯酸 pmma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PMMA树脂35‑60份、ASA树脂30‑60份、多聚芳基磷酸酯:20‑40份、增韧剂5‑20份、润滑剂0.3‑1.0份、PEEK树脂0.2‑1.5份和ABS‑g‑MAH相容剂1‑5份。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极佳的耐候性、机械强度、阻燃性、良好的隔热性、光泽高且耐划伤的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
背景技术
当今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是现代交通工具中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塑料材料替代各种有色金属、合金钢材在汽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每辆轿车平均使用塑料已经超过100千克,平均占汽车总重量的8%,目前,中国每辆汽车平均塑料使用量为70千克,平均占汽车总重量的6%。塑料材料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使得汽车零部件等的设计可以更加灵活,同时可以降低零部件加工、装配和维修费用。此外,采用塑料生产汽车车身和零部件也是实现汽车轻量化、节能化的有效途径。
PMMA树脂,又称作亚克力或有机玻璃,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透明度可高达92%。除此之外,其具有极佳的耐候性、机械强度、良好的隔热隔音绝缘性、光泽高、着色力强且耐划伤。在汽车领域,PMMA树脂可应用在窗玻璃、罩盖、仪表玻璃、车灯、标牌等部件。ASA树脂是丙烯腈、丙烯酸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其结构中无不饱和双键,因此耐候性远远优于ABS树脂。此外,ASA树脂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着色性、耐化学品性。ASA树脂在汽车上的应用主要是在外饰件,如格栅、三角块、立柱板等。值得注意的是,汽车外饰件的高光泽、黑又亮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而这种效果很难通过塑料的直接注塑实现,通常需要喷涂工艺,而喷涂不但提高了成本还对环境产生严重污染。基于此,开发设计高光泽免喷涂的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极佳的耐候性、机械强度、阻燃性、良好的隔热性、光泽高且耐划伤的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
为了实现上述功能,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按重量份数计包括如下组份:PMMA树脂35-60份、ASA树脂30-60份、多聚芳基磷酸酯:20-40份、增韧剂5-20份、润滑剂0.3-1.0份、PEEK树脂0.2-1.5份和ABS-g-MAH相容剂1-5份。
进一步地,所述增韧剂为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能减低脆性,增加韧性,而又不影响胶黏剂其他主要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润滑剂为季戊四醇硬脂酸、聚乙烯蜡、硅酮粉、乙撑双硬酯酰胺或硬脂酸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在高温下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低挥发性,而且可以显著改善透明度及表面光洁度。
进一步地,所述PEEK树脂是一种线性芳香型半结晶聚合物,使用温度为260℃,具有极高的耐受性。
本发明采取上述结构取得有益效果如下: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高光免喷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组合物通过添加多聚芳基磷酸酯和PEEK树脂,增加了耐候性、耐受性和阻燃性,不易老化,增加使用寿命,ASA树脂具有良好的抗冲击性能、着色性、耐化学品性,润滑剂和PMMA树脂结合具有极佳的耐候性、机械强度、良好的隔热隔音绝缘性、光泽高、着色力强且耐划伤同时能够显著改善透明度及表面光洁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敬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未经万敬新材料(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6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