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9003.4 | 申请日: | 2021-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627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盘力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路冠科技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5/00 | 分类号: | C08L95/00;C08L89/00;C08L5/08;C08L5/04;C08K5/053;C08K3/36 |
代理公司: | 南宁市科典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35 | 代理人: | 戴秋连 |
地址: | 530007 广西壮族自治***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配双 改性沥青 混合 添加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其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岩沥青60‑80%、天然多糖5‑30%、硅矿粉5‑10%、明胶3‑8%、甘露醇0.3‑1.0%。本发明还公开了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本发明得到的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具有能够替代SBS改性剂使用,节能环保,具有更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塑性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抗车辙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程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
背景技术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复合材料,主要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组成,有的还加入聚合物和木纤维素;由这些不同质量和数量的材料混合形成不同的结构,并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质。沥青混合料按材料组成及结构分为连续级配、间断级配混合料;按矿料级配组成及空隙率大小分为密级配、半开级配、开级配混合料;按公称最大粒径的大小可分为特粗式(公称最大粒径大于37.5mm)、粗粒式(公称最大粒径26.5mm或31.5mm)、中粒式(公称最大粒径16mm或19mm)、细粒式(公称最大粒径9.5mm或13.2mm)、砂粒式(公称最大粒径小于9.5mm)沥青混合料。按制造工艺分为热拌沥青混合料、冷拌沥青混合料、再生沥青混合料等。由于现有沥青混合料针入度高,软化点低,使得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及车辙能力低,为了改善沥青混合料的性能,现有技术中通常加入SBS改性剂进行改性,但是采用SBS改性剂进行改性,高耗能且污染环境,改性工艺复杂,另外,由于存在聚合物与基质沥青相容性问题,并非所有沥青都适合聚合物改性。
因此研究开发一种替代SBS改性剂的节能环保的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非常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其能够替代SBS改性剂使用,节能环保,具有更优异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塑性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抗车辙性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岩沥青60-80%、天然多糖5-30%、硅矿粉5-10%、明胶3-8%、甘露醇0.3-1.0%。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成:岩沥青70-78.3%、天然多糖5-16.5%、硅矿粉7-8%、明胶6-8%、甘露醇0.5-0.7%。
为了使得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能够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水稳定性、抗塑性变形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抗车辙性能,优选地,本发明所述天然多糖为壳聚糖、甲壳素、海藻酸中的一种。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硅矿粉为纳米级,含97%以上的二氧化硅。
本发明还提供所述复配双改性沥青混合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岩沥青进行超微粉碎,得到岩沥青微粉;
(2)将明胶溶于其重量80-100倍的60-80℃水中,待明胶溶解完后,添加甘露醇搅拌均匀,得到混合液;
(3)将混合液通过高压微射流处理,得到第二混合液;
(4)将第二混合液喷洒在岩沥青微粉表面,搅拌10-15min,再加入天然多糖和硅矿粉,再在40-55℃下进行超微粉碎,烘干即可。
为了获得粒径更加均匀的岩沥青,对岩沥青进行超微粉碎,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1)中,超微粉碎时间为13-18min。
为了将明胶和甘露醇混合更加均匀,形成交联弹性网络结构,优选地,本发明所述步骤(3)中,高压微射流的条件:压力为55-75MPa,温度为60-70℃,时间为22-3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路冠科技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广西路冠科技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900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