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床高铁动车组底置受电弓智能接触线牵引供电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28398.6 | 申请日: | 202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927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2 | 
| 发明(设计)人: | 朱幕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幕松 | 
| 主分类号: | B60M1/12 | 分类号: | B60M1/12;B60M1/26;B60M1/24;B60M1/30;B60L5/20;E01B2/00;E01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6008 安徽省阜阳市颍***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床高铁动 车组 底置受电弓 智能 接触 牵引 供电系统 | ||
一种无床高铁动车组底置受电弓智能接触线牵引供电系统,智能接触线位于长轨道槽的中部,高铁动车组的下端设置多个柔性的底置受电弓与刚性的智能接触线滑动接触,智能接触线避免了大风造成的振动、离线、脱弓等事故,高铁动车组行驶区间内的智能接触线带电,行驶区间外大范围的智能接触线不带电,避免了人畜触电事故,无床轨道省去了有砟轨道床和无砟轨道床,多个左、右方形橡胶垫使轨道噪音更小,多个左半枕和多个右半枕之间的自然空间形成长轨道槽,多个左半枕和多个右半枕前后之间的自然空间形成多个排水口,解决长轨道槽的积水问题,分散式的牵引供电系统使多个变流器、底置受电弓、变频电机和变频控制器的功率小、体积小、可靠性提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铁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确切的说,是一种无床高铁动车组底置受电弓智能接触线牵引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现有技术的高铁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是一种高铁动车组顶置受电弓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整个系统的基本结构是:为了确保高铁动车组更安全可靠地高速运行,现有的高铁轨道线路是以高架桥轨道为主、地面轨道为辅的高铁轨道,高架桥轨道的多个桥墩上设置桥梁平台,桥梁平台上面设置轨道床,地面轨道的地面上设置与桥梁平台上同样的轨道床,所述的轨道床包括无砟轨道床或者有砟轨道床,轨道床的作用主要是承重和减震,轨道床上面铺设有多个轨枕,多个轨枕上端安装左无缝钢轨和右无缝钢轨,左、右无缝钢轨上端承载高铁动车组,高架桥轨道和地面轨道的两边均设置多个等分的支撑杆,支撑杆上端设置高压接触网,高压接触网的下端悬挂长接触线,长接触线上输入25KV高压交流电,高铁动车组的车厢顶部设置受电弓,受电弓上端设有碳刷板,碳刷板与长接触线滑动接触,碳刷板获取的电力输送到高铁动车组的牵引系统。顶置受电弓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结构简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在全世界广泛应用,但是顶置受电弓接触网牵引供电系统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高压接触网中的长接触线在纵横网线的拉力下悬挂在空中,长接触线的两个支撑杆之间有50米至60米的距离,使长接触线具有一定的弹性,所述的顶置受电弓是刚性的,长接触线是柔性的,长接触线向下的弹力,使碳刷板与长接触线在滑动时保持可靠接触。但是在大风、沙尘的天气下,弹性的接触网就不稳定,容易发生振动,大风使接触网产生上下左右的波动,导致碳刷板离线,进而使接触线产生电弧问题,影响列车安全运行,在高寒覆冰等恶劣天气下,还会引发受电弓刮弓、脱弓等事故。为了达到25KV高压交流电的绝缘要求,高压接触网必须独立于高铁动车组上方广阔的空间,使高压接触网的绝缘结构和支撑结构复杂、规模庞大、建造成本高。另外高架桥轨道和地面轨道上面铺设的有砟轨道床或者无砟轨道床,分别存在容易损坏,维修困难等缺陷,有砟轨道床是在高架桥上面铺一层散石子,散石子道床的结构稳定性差,容易损坏,无砟轨道床是在高架桥上面铺一层混凝土和沥青的混合料,无砟轨道床的结构稳定性好、寿命长,但是损坏后维修困难,轨道噪音较大。
克服现有技术的高铁动车组顶置受电弓网牵引供电系统稳定性差的缺陷以及有砟轨道床或者无砟轨道床的各种缺陷,设计一种适应恶劣气象环境的更加安全、可靠、简单的高铁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是今后高铁动车组牵引供电系统的发展方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高铁动车组顶置受电弓网牵引供电系统的缺陷以及有砟轨道床或者无砟轨道床的缺陷,使高铁动车组在恶劣的气象环境下也能安全、可靠、高速地运行,使高铁轨道的寿命更长,噪音更小,本发明公开一种无床高铁动车组底置受电弓智能接触线牵引供电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幕松,未经朱幕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83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