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8075.7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71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103 | 分类号: | H01M50/103;H01M50/184;H01M50/531;H01M50/519;H01M10/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辛鸿飞 |
地址: | 523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制造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极耳胶包括延伸出顶封部的外露部,外露部设置有弯折线,弯折线在极耳胶上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外露部可以沿着弯折线弯折,极耳胶弯折后在电芯长度方向的长度得以降低,有利于降低电芯的封装空间以及提升电芯容量。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化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对电池容量提升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升电池容量,当前厂商通常对电池的头部空间进行优化设计,这其中的折顶封电池即为当前较为流行的一种电池。在折顶封电池中,电池的顶封部弯折并固定至电池的一个端面,相应地,电池的极耳也被弯折以便于电连接于电路板,但是,极耳与顶封部之间设置有极耳胶,而为确保顶封部在极耳伸出位置的密封效果以及避免极耳与顶封部的裸露铝层接触,极耳胶一般会突出于顶封部一定长度,且受限于现有生产工艺水平,极耳胶突出顶封部的长度往往在1mm以上,由于极耳胶的硬度较高,不仅难以弯折,而且弯折后在电池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也较大,造成电池长度方向的空间浪费,不利于降低电芯的封装空间以及电池容量的提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电池、电芯的制造方法及电子设备,改善极耳胶的弯折难度,降低弯折后在电池长度方向上所占据的长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包括:包装袋、电极组件、极耳、以及极耳胶。包装袋包括主体部及顶封部,主体部包括底壁、侧壁和顶壁,侧壁分别与底壁和顶壁连接,顶封部连接于顶壁并朝向于顶壁弯折;电极组件收容于主体部内;极耳的一端电连接于电极组件,极耳的另一端延伸出顶封部;极耳胶位于极耳和顶封部之间;极耳胶包括延伸出顶封部的外露部,该外露部设置有弯折线,弯折线在极耳胶上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且沿极耳延伸方向,弯折线与顶封部相对设置。弯折线可以降低极耳胶的弯折难度,弯折部弯折后电芯长度方向上的长度得以降低,有利于提升电芯容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极耳胶在弯折线处弯折所需的应力小于其余位置弯折所需的应力,便于极耳胶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露部设置有避空区和/或减薄区,避空区和/或减薄区在极耳胶上形成弯折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露部包括沿极耳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子部分和第二部分,弯折线设置于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第二部分可以增大极耳被极耳胶覆盖的面积,减少极耳裸露部分,有利于保护极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避空区和/或减薄区在外露部上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连续分布。避空区和/或减薄区连续分布于第一弯折部和第二弯折部之间,可视为避空区和/或减薄区沿第三方向贯穿弯折部,有利于降低避空区和/或减薄区的制备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避空区和/或减薄区在外露部上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仍然连接,而未断开,有利于提高外露部的结构强,保护极耳;另外,在弯折后,可以降低极耳与电路板及顶封部裁切口的铝塑膜电接触的风险,降低短路导致的安全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露部包括沿极耳延伸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沿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在极耳的至少一侧,第一部分的长度小于第二部分的长度。可以降低外露部在弯折后的断口处(即弯折线边缘)的毛刺等刺破封装胶纸的风险。可选地,沿垂直于极耳延伸方向,在极耳的至少一侧,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长度之差为D0,且0.5mm<D0≤3.0mm。
在一些实施例中,弯折线与顶封部的距离为W0,且0.2mm<W0≤1.0mm;可选地,W0=0.5mm,便于极耳胶的弯折。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极耳延伸方向,外露部的长度为H0,且0.2mm<H0≤3.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80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