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1026674.5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0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尧;许文天;付琼;张秀梅;刘洋;姚艳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5/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土壤 检测 样品 传送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包括主体和防撞垫,所述主体一侧安装有安装箱,其中,所述安装箱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控制主机,所述安装槽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开设有滑动槽,靠近滑动槽的所述安装箱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滑动槽之间连接有螺纹杆。该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设置有第二支撑杆在滑动时可以带动第二固定槽进行移动,第二固定槽移动时可以与螺栓进行滑动,当收料架移动到指定位置时转动螺栓可以与第一支撑杆进行螺纹滑动,螺栓螺纹滑动到第二固定槽内部时螺栓可以对第二固定槽进行挤压固定,方便收料架调节到指定位置时可以进行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样品查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
背景技术
地球表层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逐渐破坏成疏松的、大小不等的矿物颗粒(称为母质)。而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等多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和演变而成的。土壤组成很复杂,总体来说是由矿物质、动植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等固、液、气三相组成的。
土壤环境监测是指通过对影响土壤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目前市场上的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存在许多缺陷,不具备防护功能,不方便组装,不方便调节,不具备防撞功能,不方便固定,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目前市场上的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存在许多缺陷,不具备防护功能,不方便组装,不方便调节,不具备防撞功能,不方便固定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土壤检测的土壤样品传送系统,包括主体和防撞垫,所述主体一侧安装有安装箱,其中,
所述安装箱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安装有控制主机,所述安装槽两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开设有滑动槽,靠近滑动槽的所述安装箱内部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与滑动槽之间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一侧连接有滑动块,靠近滑槽的所述滑动块一侧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有第一封闭板,所述第一封闭板一侧连接有第一铰链,所述第一铰链一侧连接有第二封闭板,靠近滑槽的所述第二封闭板两侧连接有导向轮,所述第二封闭板与安装槽之间连接有第二铰链;
所述主体内部贯穿安装有传送机构,所述传送机构两侧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一侧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两侧开设有卡合槽,所述传送机构一侧设置有收料架,靠近第一连接块的所述收料架两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块,靠近第一固定槽的所述第二连接块一侧连接有固定块,靠近卡合槽的所述固定块一侧开设有第一挤压槽,所述第一挤压槽两侧连接有卡合块,所述卡合块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所述述收料架内部开设有第二挤压槽,所述第二挤压槽内部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侧连接有挤压杆,所述挤压杆一端连接有防撞板,所述防撞垫连接在防撞板一侧;
所述收料架底部安装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另一端安装有移动架,所述移动架一侧连接有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一端开设有连接槽,靠近连接槽的所述主体底部连接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连接有齿条,靠近齿条的所述第二支撑杆一侧开设有第二固定槽,靠近第二固定槽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连接有螺栓,靠近螺栓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一侧连接有连接罩,所述连接罩内部贯穿连接有旋转杆,靠近齿条的所述旋转杆一侧连接有齿轮,所述旋转杆一端连接有转盘。
优选的,所述滑槽与连接杆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滑槽与导向轮之间为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槽与滑动块之间为滑动连接,且滑动块与螺纹杆之间为螺纹连接,并且滑动块与第一封闭板之间通过连接杆构成旋转结构,第一封闭板与第二封闭板之间通过第一铰链构成翻转结构,第二封闭板与安装槽之间通过第二铰链构成翻转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湛江实验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667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