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1025231.4 | 申请日: | 2021-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008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吴维;高鑫;苑士华;李鑫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61/02 | 分类号: | F16H61/02;F16H4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01 | 代理人: | 方亚兵 |
地址: | 10008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车辆 综合 传动 功率 损失 分析 方法 装置 | ||
1.一种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划分综合传动工作模式;
步骤S2、统计各个综合传动工作模式的使用占比,在占比较大的工作模式中选取频次较高的综合传动使用工况;
步骤S3、根据所述综合传动使用工况下的功率损失包含的部件及对应功率损失方式,得到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
步骤S4、对所述结构参数划分为主导参数、被动参数和需要协调的参数,分别对应于综合传动效率匹配优化的不同阶段;其中,工况参数描述综合传动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状态,包括输入转速、转矩、温度、工作模式、挡位、油液参数和浸油深度;结构参数描述参与综合传动的零部件相关参数,所述零部件包括齿轮、轴承、离合器、泵马达、液力元件、密封环;齿轮的相关参数包括:齿数、模数、齿宽、材料参数;轴承的相关参数包括:节圆直径、滚子尺寸、滚子数量、材料参数、轴承宽度;离合器的相关参数包括:内外径、摩擦副数、摩擦副间隙、材料参数、表面槽型;泵马达的相关参数包括:缸体尺寸、柱塞尺寸、排量、材料参数;液力元件的相关参数包括:外形尺寸、叶片尺寸、循环圆尺寸、周向间距、材料参数;密封环的相关参数包括:内外径、工作压力、尺寸公差、材料参数、槽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传动工作模式包括:直驶机械模式、直驶液力模式、直驶转向机械模式、直驶转向液力模式、中心转向机械模式、中心转向液力模式、空挡机械模式、空挡液力模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传动使用工况包含发动机转速、挡位和润滑油温度,以表征综合传动系统各传动件的输入输出功率和运行状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功率损失包含的部件包括:前传动、液力元件、离合器和制动器、控制润滑液压系统、转向泵马达、行星机构、油封、动密封;其中,前传动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齿轮啮合损失、齿轮搅油损失、密封摩擦损失、轴承摩擦损失;液力元件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流动损失、机械损失、搅油损失、闭锁离合器带排损失;行星机构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齿轮啮合损失、齿轮搅油损失、密封摩擦损失、轴承摩擦损失;动密封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摩擦和搅油损失、泄漏损失;控制润滑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容积机械损失、阀和管路泄漏损失、流动阻力损失、节流损失、溢流损失;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摩擦损失、带排损失、滑磨损失;转向泵马达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泵马达机械损失、泵马达泄漏损失、补油泵功率损失、定压阀溢流损失、搅油损失;油封的功率损失方式包括:摩擦和搅油损失。
5.一种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划分模块,用于划分综合传动工作模式;
选择模块,用于统计各个综合传动工作模式的使用占比,在占比较大的工作模式中选取频次较高的综合传动使用工况;
分析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综合传动使用工况下的功率损失包含的部件及对应功率损失方式,得到工况参数和结构参数;
分类模块,用于对所述结构参数划分为主导参数、被动参数和需要协调的参数,分别对应于综合传动效率匹配优化的不同阶段,其中,工况参数描述综合传动的工作环境和运行状态,包括输入转速、转矩、温度、工作模式、挡位、油液参数和浸油深度;结构参数描述参与综合传动的零部件相关参数,所述零部件包括齿轮、轴承、离合器、泵马达、液力元件、密封环;齿轮的相关参数包括:齿数、模数、齿宽、材料参数;轴承的相关参数包括:节圆直径、滚子尺寸、滚子数量、材料参数、轴承宽度;离合器的相关参数包括:内外径、摩擦副数、摩擦副间隙、材料参数、表面槽型;泵马达的相关参数包括:缸体尺寸、柱塞尺寸、排量、材料参数;液力元件的相关参数包括:外形尺寸、叶片尺寸、循环圆尺寸、周向间距、材料参数;密封环的相关参数包括:内外径、工作压力、尺寸公差、材料参数、槽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综合传动的功率损失分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综合传动工作模式包括:直驶机械模式、直驶液力模式、直驶转向机械模式、直驶转向液力模式、中心转向机械模式、中心转向液力模式、空挡机械模式、空挡液力模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52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