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1024351.2 | 申请日: | 2021-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53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强震宇;马超;尹众;石心怡;胡占琴;宗静雯;桂颖;朱林;胡宏祥;叶新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C12N1/16;C12N1/14;C05G1/00;C05F17/20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李国政 |
| 地址: | 230036 安徽省合肥市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秸秆 还田 促腐菌剂 制作方法 | ||
1.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包括材料和反应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材料组分以重量份计,所述氮磷钾肥15-35份,碳酸氢铵3-6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真菌20-80份,放线菌10-60份,酵母菌20-70份,纤维素酶30-90份,芽孢杆菌20-60份,所述材料分别置于进气管(19)、第一配制罐(20)和第二配置罐(22),所述进气管(19)内部装有硫酸钾3-6份,所述第一配制罐(20)内部装有氮磷钾肥15-35份、过磷酸钙5-10份、硫酸钾1-3份,所述第二配置罐(22)内部装有真菌20-80份,放线菌10-60份,酵母菌20-70份,纤维素酶30-90份,芽孢杆菌20-60份,所述进气管(19)、第一配制罐(20)和第二配置罐(22)安装在下料口(18)内部,所述下料口(18)设置在反应装置(1)的左上端,所述反应装置(1)外表面贴合设置有加热箱(17),所述反应装置(1)内部底端设置有沉降板(9),所述沉降板(9)内部表面设置有储料架(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1)顶端设置有固定架(2),所述固定架(2)外表面设置有电机(3),所述电机(3)的输出端连接有转轴(4),所述转轴(4)的一端贯穿反应装置(1)内部,所述转轴(4)外表面设置有连接框(5),所述连接框(5)内部设置有筛网(6),所述连接框(5)底端设置有离心叶片(27),所述连接框(5)外表面对称设置有传动凸块(26),所述传动凸块(26)呈弧形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料架(14)前后两端预设有负压进液口(15),所述储料架(14)上下两端设置有正压出液管(16),所述储料架(14)内部连接有弹簧杆(29),所述弹簧杆(29)的一端设置有活塞盘(30),所述弹簧杆(29)的另一端连接有活动凸块(28),所述活动凸块(28)呈弧形状结构,所述活动凸块(28)与传动凸块(26)为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板(9)底端连接有排料管(10),所述排料管(10)的内部连接有活动轴(12)和出液单向阀(21),所述活动轴(12)外表面连接有螺旋叶片(13),所述排料管(10)内部环形分布有通料槽(11),所述通料槽(11)的底端高度高于反应装置(1)底端内表面位置高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装置(1)的右上端设置有储气罐(7),所述储气罐(7)的内部连接有输气管(8),所述输气管(8)的一端贯穿反应装置(1)和沉降板(9)内部,所述输气管(8)与转轴(4)的间距大于传动凸块(26)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制罐(20)和第二配置罐(22)底端连接有注射管道(25),所述注射管道(25)贯穿连接口(23)和反应装置(1)内部,所述第一配制罐(20)和第二配置罐(22)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杆(24),所述第一配制罐(20)和第二配置罐(22)的外表面设置有连接口(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还田的促腐菌剂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将材料组份按照配置比例从连接口置于第一配制罐(20)与第二配置罐(22)内部,并将碳酸氢铵伴随着惰性气体从进气管(19)排入到反应装置(1)内部进行混合预处理;
S2、启动电机(3)使转轴(4)处于高速旋转状态,并按压第一配制罐(20)与第二配置罐(22)内部所连接的活塞杆(24),使内部的物料均速流入到反应装置(1)内部,由旋转状态的筛网(6)和螺旋叶片(13)对材料进行混合反应;
S3、连接框(5)旋转时带动传动凸块(26)与活动凸块(28)相互挤压,活动凸块(28)带动活塞杆(24)和活塞盘(30)在储料架(14)内部平行移动,由活塞盘(30)往复式运动改变储料架(14)内部的气压,负压状态材料从负压进液口(15)进入,正压状态材料从正压出液管(16);
S4、关闭电机(3)停止电机(3)旋转,材料缓缓落入到沉降板(9)底端,并启动加热箱(17)将反应装置(1)底部加热到35-50°,并静置30-60min;
S5、输气管(8)将反应装置(1)内部的气体排入到储气罐(7)内部,根据储气罐(7)所得气体进行监测,并判断菌剂混合程度,不符合标准,继续静置反应,符合标准进行排放;
S6、打开排料管(10)所连接的出液单向阀(21),通料槽(11)与排料管(10)底部缺口的间隙产生真空区域,持续的卷吸反应装置(1)内部的菌液原料,在菌液流动的过程中,螺旋叶片(13)以旋转的方式加快流动速度,即可获得配置完成的促腐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农业大学,未经安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102435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内压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浮筒式升降养殖架





